美国选举闹哄哄 中国改革静悄悄
备受关注的美国总统大选进入最后倒计时,特朗普和贺锦丽谁输谁赢、国会山暴乱会否重演、贺锦丽会犯拜登的错吗、特朗普上台后世界政经格局如何演变,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最近一段时间国际舆论讨论和关注的焦点。
具体到中国,人们则关心的是,中国官方是更希望特朗普赢还是贺锦丽赢,特朗普赢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贺锦丽赢又意味着什么。在民间层面,显然特朗普的声望更高,坊间以“川建国”戏称特朗普,言外之意是,特朗普带领下美国一天天变糟,相应地中国则一天天变好。不管谁输输赢,从官方到民间,一个基本共识是,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
当美国两党在抓住最后选举日进行热闹喧嚣的造势时,中国还在谈着看起来很枯燥的改革。10月2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七常委外加国家副主席韩正全部出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核心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改革。
习近平在讲话中首先再次明确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节点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具有划时代意义。
紧接着,习近平讲话围绕改革的原则和改革的方法两大方面展开:
在改革原则上,习近平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守正创新,更通俗的表述是,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坚决不该。什么是该改的?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的,且在改革时要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什么是不该改的?就是党的全面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这样的改革原则,也与邓小平的改革一脉相承。
在改革方法上,习近平提到三组关系的统一——改革和法治、改革和开放、部署和落实。法治和开放,被放置在了重要位置,这也是改革能否持续推进和最终成败的关键。在这部分,习近平同时谈到了破与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
在讲话最后,习近平除了给各级官员提要求,还提到了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性,因为“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所以“要切实做好改革舆论引导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特别是加强面向基层和群众的宣传、解读,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
习近平讲话之后,《人民日报》连发四篇评论文章,提供了更多关键讯息,比如在破与立的关系部分,该报评论除了提到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还增补了“不立不破”,且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更加突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而且要立得稳、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坚决破、彻底破。”此外,该报文章还重提“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
外界在看待习近平改革时,往往习惯于将其放在邓小平改革的对立面,极端论者甚至认为现阶段的改革已经“背叛了邓小平”,而从以上改革的原则和方法来看,习近平改革与邓小平改革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并无“推倒重来”,更无“崩溃重建”。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大学讲席教授房宁此前在接受《香港01》专访谈及邓小平改革时,提到三个关键,这也中国和苏联改革不同结局的重大区别所在。
第一,“向前看”还是“向后看”。
在正式拉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共召开了一次中央工作会议。在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发言,这被认为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总纲领的阐述,它为中国改革开放定下了总基调。邓小平看清了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主要问题和矛盾,他毅然决然地把中国人民的目光引向经济建设,引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相信,只有暂时放下是非恩怨,向前看,靠时间、靠生产发展、靠人民生活的改善,才能医治国家创痛,抚慰人心。
第二,“两点论”还是“单向度”。
中共关于改革开放有个“基本路线”,叫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所谓“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什么在即将开始告别过去,走向未来的时候,却要提出这“四个坚持”呢?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奥妙就在这里!当时的中国要走一条新路,但新路怎么走,改革如何搞,却无人知晓。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的方法是,既然不知道改革什么,就从不能改什么入手。按今天的话说就是:为即将到来的改革设置“负面清单”,这是对改革的未雨绸缪,是风险防控。
这确实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智慧,是邓小平的智慧。他以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改革开放,他把否定“文革”左倾路线与坚持四项原则“对冲”,并以此设为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由此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正,尽可能把风险放置于可以调整控制的范围之内。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大胆改革,成功的推广,发现错误赶快改!总之,邓小平指导的改革开放的灵活双向的。
第三,“摸石头过河”还是“一揽子计划”。
“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是,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强调实践第一,从问题出发,靠问题推动改革开放,而不是事先人为地制定一揽子计划或搞什么“顶层设计”。改革开放无现成经验可循,改革现有制度和体制十分复杂,从问题出发可以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可以避免系统性风险,将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摸着石头过河”还有一层意思是经过试点,采用“试错法”。中国改革开放从开始时就采取试点方法,如1979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对外开放特区,对改革开放举措进行实验。在实验、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逐步推广。
虽然今天中国面临的内外环境已经与邓时代不同,但改革的原则和方法仍是有效的,且被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实际和国情的。不同于美国选举的闹哄哄,中国改革看上去静悄悄,但从邓小平的改革到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难度都堪比一场“革命”。邓小平时代的改革改变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同样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当美国闹哄哄的选举遭遇中国静悄悄的改革,在百年大变局的今天,或许人们也该静下来好好想想:政治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