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舖倒闭沦社会危机 全球零售业2022年才能复苏?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零售业寒冬的影响对一般人而言,可能太过遥远,大家或只留意到空舖增加,购物不如以往方便等。但对一些人口较少或偏远地区的民众而言,零售业寒冬涉及更多社会问题,甚至关乎一个城镇的生死。德国有小城镇的商户就决心自救,避免因市中心空置舖位太多而引起的种种社会问题。

德国西部接壤荷兰、人口只有约71,000人的城市博霍尔特(Bocholt)的市政府市场经理Ludger Dieckhues指出,当地出现不少吉舖:“我们曾经拥有的零售区将一去不返。”2006年,当地的商舖空置率是零,现在当地约300间店舖当中有12.9%丢空,他担心这只是开始,情况将恶化下去。他希望吸引人流,支持苦苦经营的本地商店,并正准备援助措施,希望市政府和州政府提供1,500万欧元(约1.37亿港元)资金。他强调:“我们必须比是次危机走得更快,一旦空置率达到15%,我们将会输掉这场竞赛。”

除了博霍尔特,巴伐利亚州城市施韦因富特(Schweinfurt)也决心“自己城市自己救”,当地零售商联合起来,并建立共同的网购平台应对危机。他们与载货单车公司及运输公司合作,推出即日送货服务。城市经理Thomas Herrmann向《明镜》(Der Spiegel)表示:“疫情起了不小作用,否则这个计划很可能永远无法实现。”

在博霍尔特这样的小城市,过多“吉舖”容易衍生其他社会问题。(FB图片)

还有诸如马尔堡(Marburg)和拜罗伊特(Bayreuth)也在推广优惠券或为雇主提供津贴,鼓励在当地商店消费。德国自6月初以来,已有200多个城市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他们的“救巿”构思。这股零售寒冬对于像汉堡、慕尼黑和史特加等大城市的影响或许不大,对中等城市如明斯特(Münster)和埃森(Essen)亦未必构成重大威胁,但对规模较小的城镇的确无比重要。

博霍尔特的情况绝非特例,在全球无数人口不多的小城镇,零售业的情况至关重要,零售不振不仅象征小城市或从此变得萧条,甚至可能走向衰亡。此外,大量商店关门恐带来治安问题。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Society)犯罪安全研究专家Dietrich Oberwittler指出:“犯罪活动主要取决于流动人口的状况。”

空置率高的购物街区可能会导致附近社区的治安恶化,“咖啡店比警察更有作用,当人们坐在店外,能达至一种社会管控的成效。”

对于人口不多的小城市,咖啡店的作用比警察更明显。(Getty Images)

较过往萧条复苏更缓慢…

今年,全球零售总额预计将达到23.36万亿美元(约181万亿港元),比去年下降5.7%,较疫情前预测的规模跌近一成二。与过往萧条的情况相比,零售市场的衰退幅度更大,复苏速度更缓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今年全球GDP将萎缩3%,当年金融海啸后的一年则下降0.1%。

业界估计全球零售业可能需要约两年时间恢复,大多数国家于2022年将恢复疫情前的增长水平,部份北欧国家可能在2021年底就能恢复正常增长。恢复进度缓慢的原因之一,是受商店关门和供应链中断等直接因素影响。分析指长期低迷的经济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例如出口放缓、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和公司破产等,意味或会陷入恶性循环。

(香港01)

长远来看,疫情或不会彻底颠覆消费习惯和行为,但却很可能加速许多早已存在的趋势。早在疫情之前,世界各地的实体零售商已经面对亚马逊(Amazon)、淘宝等网购业务的激烈挑战。根据顾问公司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的最新数据显示,网购趋普及,顾客将增加网上购物次数及减少前往实体店。因此,零售商不能坐以待毙,需重新思考经营策略,提升客户体验。

数码零售新时代 实体店恐不再吃重

面对“百年一遇”的全球零售业寒冬,英国斯特灵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市场及零售教授Leigh Sparks认为零售业的前景仍将视乎疫情何时完结,以及在此之前的种种防疫限制。以目前的情况来说,业界已逐渐反弹,慢慢地回复至预期水平。但业界的结构将有所改变,未来会有更多网上和本地经营的零售业务,也相当接近昔日的规模。他坦言:“如今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将来会否还有封城,以及在合理的时间内能否取得疫苗。”

Leigh Sparks教授认为,零售业前景视乎疫情何时完结,以及此前的种种防疫限制。(受访者提供)

疫情后零售业的改变无可避免,Sparks认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网上销售增长,消费者体会到网购更方便舒适,整个发展会较原先预期更快,且规模更大。”另外,本地零售会变得更加重要,有利本地商店和本地货品。至于大型零售商,他们或许要挨上一段日子,重新思考店舖的位置选址。

不过,他强调零售业一直都因应消费者而作出改变,因此影响不大。虽然网购已经占英国零售业三成份额,但仍有七成来自实体商店。他认为,未来实体店的重要性虽然会有所下降,惟消费者依然喜欢光顾。“总会有实体店,问题是如何取得平衡。”正如所有冲击经济的事件过后总会出现反弹,Sparks认为今次也不例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商学院零售研究总监Mark A. Cohen教授Cohen总结道:“我们不得不拭目以待,但我怀疑今次会否迎来一个荷里活式‘皆大欢喜’结局。当世界回复正常,我们可能出现新常态。”

(节录)

上文节录自第232期《香港01》周报(2020年9月21日)《凋零‧全球零售静待“疫”转胜》。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32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故事】当法治遇上政治—傅华伶与陈祖为对谈 如何跨越央港话语鸿沟?

从沙中线剪短钢筋到新信号系统延迟启用 “吹哨者”论港铁管治之恶与坏

收拾特朗普留下的外交烂摊子 拜登如何重塑美国的全球形象?

全球零售静待“疫”转胜

迪士尼仍是最后赢家 混血《花木兰》缘何不讨好?

“三只小猪”的启示 新版脑机介面欲藉“猪脑”翻身

想像中的世界 疫后旅游之道:假装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