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洞察号”登陆火星 全球睇实关键7分钟

撰文: 凌俊贤
出版:更新:

人类移居火星一直是热门话题,但我们对这个红色星球的了解仍然不足。
美国太空总署(NASA)全球首个专门深入地表挖掘的探测器“洞察号”(InSight),在漫游太空半年后,终于要登陆火星,预料过程需要约7分钟,但由于它传回地球的讯号会延迟,“洞察号”成功登陆与否,NASA科学家也只能在事实发生之后才会知道,也因此称为“恐怖7分钟”。
“洞察号”预料会在当地时间周一(11月26日)下午3时左右登陆,也就是本港时间周二凌晨,届时当局会网上直播。

▼“洞察号”本港时间周二凌晨登陆火星,NASA会进行直播:

关键7分钟

“洞察号”的登陆过程可分为进入、降落及着陆3个阶段。它最先会以1.98万公里时速,进入火星大气层,探测器一定要以精准的12度角切入,此时也会承受相当于在地球的12倍重力。经过3.5分钟后,“洞察号”会展开降落伞,开始减慢速度,并要在15秒内分离隔热罩,10秒内展开支架。

至最后阶段,“洞察号”会脱离保护壳,并正式着陆火星。NASA预计整个登陆过程长约6分钟45秒。

但“洞察号”传送讯息回地球需时,会延迟8分钟7秒,意味无论成功与否,大家也是在事实发生之后才会知道。

“洞察号”:“洞察号”将登陆火星西埃律西昂山(West Elysium Mons),展开为期两年的任务。白圈为“洞察号”登陆地点。(VCG)

事隔6年再有NASA探测器登陆火星

“洞察号”5月5日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发射升空,并会在周一(11月26日)登陆火星西埃律西昂山(West Elysium Mons),展开为期两年的任务,是事隔6年后再有NASA探测器登陆火星。

研究团队指出,西埃律西昂山在数十亿年前形成,土质偏红,而且石块较少,是一个理想“落脚处”。

“洞察号”:NASA在11月22日公布“洞察号”减速降落到火星表面的预想图。(VCG)

首次探测火星内部秘密

“洞察号”火星计划(InSight)全名为“运用地震调查、测地学与热量传送之内部探索”(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 。

顾名思义,这个计划主要任务是探测火星内部,寻找火星地表下的秘密,同名探测仪“洞察号”会探测火星地底及拍摄登陆区域全景图;并与火星上空运行的NASA太空飞行器连结,助科学家调查火星内部,了解火星球结构及研究太阳系行星历史。

无辘唔郁得 只会向下发展探深处

“洞察号”体积小巧,甲板约阔1.5米,离地面约一米,主要靠长达6米的“太阳能电池阵”产生电力。与兄弟“好奇号”不同,这部火星登陆器没有车轮,所以着陆后只能留在原地。

这台探测仪登陆后并非呆着发佝瞀(放空),它会随即“落地生根”,靠一只长达2.4米的机械手臂,放置地震计及探热仪在火星表面。探热仪配备一个能挖掘地底约5米深的探热计,以探测火星目前及过去的放射元素。不过研究团队担心,西埃律西昂山地表底下的岩石,有可能会阻碍温度仪向下钻探。

“洞察号”:洞察号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带有地震计、探热计及三维影像相机,以探入探测火星。(NASA)

▼想看更多“洞察号”相片,请点击以下图辑观看:

+1

登陆即拍照传回地球 数据送返靠“箧神”

“洞察号”机械手臂上有一个能拍摄彩色三维影像的相机,以及一个广角镜头相机。“洞察号”登陆火星一小时内,就会拍摄首张照片并马上传回地球,一周内就能提供登陆区域全景图;它会同时全天候监测火星天气及磁场变化。

将数据传回地球的重任,就由与“洞察号”同行的两个手提箧大小同伴负责。这两个小型卫星名为“Mars Cube One”,功能可比《国产凌凌漆》的“箧神”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们会在火星轨道上帮助将数据传回地球。

“洞察号”:这两个手提箧会将“洞察号”的数据传回地球。(美联社)

有如“时光机” 深入了解火星结构及组成

过去的火星任务主要都是寻找生命迹象,亦即寻找水源。不过今次“洞察号”的任务却折截然不同,是希望探测火星地震与地底热量传送,以深入了解火星结构及组成,帮助科学家们绘制火星内部第一张详细地图。

目前NASA已经能根据现有的火星资料,绘制整个行星表面,惟他们仍对这个星球的地底一无所知。“洞察号”任务首席研究员巴纳特(Bruce Banerdt)指,由于火星的地壳活动少于地球,所以可望在火星地表底下,较易得到火星早期的数据,这将有助科学家了解火星结构及太阳系的行星是如何形成。

他形容“洞察号”就似一台“时光机”,能将45亿年前火星形成时最早期的信息带回现代,助NASA填补对火星探测的最后一个空缺。

▼想了解更多“洞察号”的资讯,请点击以下短片观看: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