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芬兰齐入北约:四幅地图看清如何改变区内安全格局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这个星期,瑞典加入北约的道路终于见到曙光,原本一直阻挠的土耳其经过数月的拖延后,最终同意让该国加入北约。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日前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以及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会晤后宣布,土方已同意支持瑞典加入北约,将把申请提交国会并确保获得批准。从四张地图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看到,瑞典和芬兰这两个北欧国家加入北约,将对整个组织以至地区内安全格局造成的变化。

自1949年成立以来,北约过去70多年来经已有12个始创成员国组成的组织,发展成一个由30多个国家组成的联盟。由于组织旨在制衡日益强大的苏联,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紧张关系的根源;而自从去年俄乌战争的爆发后,这个老旧的冷战产物似乎再苏醒过来“抗衡”俄罗斯。

北约成员国的边界与俄罗斯的距离,由1949年至今已发生明显的变化。(香港01制图)

芬兰作为传统的中立国,去年5月因应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与瑞典一同申请加入北约,并于今年4月正式加入组织,前后不到一年时间,成为史上最快入会的国家。有分析认为,两国的加入将在未来数年内改变欧洲的安全格局,并进一步拉紧与俄罗斯的关系,后者一直反对北约东扩。

瑞典和芬兰的加入,某程度上将为北约大大提升陆海空能力。前者拥有强大的海军,将加强北约在波罗的海的防御,该国还生产自家战机;后者的军队则经费充足,对男性实行义务征兵制。此外,两国还具有的地理优势将增强北约的防御能力。

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将增加北约联盟进入波罗的海的机会。

填补波罗的海“软肋”

从海上方面看,瑞典和芬兰的加入使北约在波罗的海拥有了优势,波罗的海是一条与俄罗斯圣彼德堡接壤的战略水道,这里还有北约最脆弱的一些成员国。

大西洋理事会跨大西洋安全倡议(Transatlantic Security Initiative)主任斯卡鲁巴(Christopher Skaluba)表示:“北约的主要任务是让俄罗斯远离波罗的海国家,包括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组织在波罗的海沿岸不断扩大的势力,可以加强这些国家的安全性。”

新美国安全中心跨大西洋安全项目副研究员Carisa Nietsche则补充:“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将为联盟提供另一条通过波罗的海的增援路线。”例如,瑞典的哥特兰岛位于该国中部海域,全长175公里,岛上有中世纪遗址和军事防御工事。去年,瑞典宣布将斥资1.63亿美元加强岛上的部队,包括扩建军营以容纳更多的部队。

瑞典与芬兰的加入,还将意味北约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增加。(香港01制图)

增加北极议程的“筹码”

两个北欧国家的加盟,也将意味北约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加强。瑞典和芬兰同为北极理事会的成员,该理事会是个监督世界最北端地区的组织,其成员包括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

邻近两国的柯拉半岛(Kola Peninsula),是俄罗斯的战略要地,位于俄罗斯边境以东约177公里处,俄罗斯在当地部署有弹道导弹潜艇及储存核弹头。作为北约成员国后,瑞典和芬兰可以协助监控这些活动,虽然这有机会增加事态升级的风险。

芬兰与俄罗斯的边境线绵延逾1,287公里。(香港01制图)

新增一条北部新边界

芬兰与俄罗斯的边境线绵延逾1,287公里。芬兰的加入将使北约的陆地边界增加了一倍。Nietsche指出:“这为北约提供了更强的威慑力,因为莫斯科需要保卫这条边界。”

芬兰人曾于1939和1940年的冬季战争顽抗苏联军队,加上地理上有助北约更接近柯拉半岛,将更有利牵制驻扎在当地的俄罗斯北方舰队。而且,芬兰加入后实际上使波罗的海成了“北约的湖泊”。

更强的北约 更危险的世界?

事实上,俄乌战争爆发成为历史的转折点,欧洲再次爆发战争,军事上对北约的依赖使之难以摆脱美国,成为美国维持其在世界的影响力、压抑中俄的杠杆。尽管1991年苏联解体,北约此后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扩张,并在巴尔干、中东和非洲开展军事行动。像2008年,美国总统小布什(George W. Bush)游说格鲁吉亚及乌克兰加入北约,当时已遭到普京强烈谴责。然而,北约一直正式“致力于”让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构成与俄罗斯之间的对抗形势,乌克兰战争爆发可见,这种扩张最终无法阻止欧洲再次爆发战争。

而且,欧洲正在美国的“指导下” 扩大行动,包括遏制中国——特别是让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马德里会议,可见这个组织以“防御”为名,一直介入各个区域的政治之中。6月1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安全峰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坚称“我们不寻求新冷战、亚洲北约或分裂为敌对集团的地区”。然而,维持欧洲安全就是把俄罗斯排除在西方安全架构外,北约持续针对中国的说法,早就摆出围堵的姿态,也只是在重滔往日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