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时代・二】欧洲百年车厂逐鹿 突破燃油车价黄金交叉
上文提到电动车“超级电池”的诞生为重中之重。然而,说到底,尽管电池技术的突破如何进步惊人,始终还是要充电的。充电站是否就在家附近?充电桩足够吗?充电够快吗?——对于很多车主来说,这些都是他们选购电动车前会思考的问题。城市、公路及近郊地区的充电桩数量,以及政府的基础建设配套,依然是决定电动车普及步伐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在政府的政策诱因下,将促使拥有深厚制车技术的传统欧洲车厂进一步往电动车转型,加速电动车时代的真正降临。
此为【电动车】系列报道第二篇。
长久以来,电动车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还在于车主的“里程焦虑”(range anxiety)障碍,即电动车是否有足够的续航力在长途旅程中抵达目的地。各国政府深知这一问题若不解决,无论如何补贴电动车售价,依然会影响其普及程度。解决这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二:一是系列报道第一篇文章所详述之车厂在可控成本内研发出“超级电池”——这是业界负责的范畴;二是铺设全面的电动车运输及充电网络——这则是政府负责的范畴。
欧洲各国政府致力促进电动车转型,部份国家已明确制定禁售燃油车(包括汽油及柴油)的时间死线:德国和英国把禁售燃油车死线定在2030年;比利时为2035年;法国和西班牙则为2040年等。
至于论及全球电动车转型最快、最成功的国家,必须提到非欧盟成员国的北欧国家挪威。该国计划在2025年前停止销售所有燃油车,为订立最早禁售死线的国家。挪威在国内兴建充电站及电动车友好道路配套,加强国内民众转驾电动车的诱因。早在2014年,挪威成为全球首个每100辆已注册车辆就有一辆电动车的国家。至今,挪威仍是电动车在路上行驶比例最高的国家。
根据欧洲议会去年一份报告显示,欧盟成员国境内的主要高速公路平均每60公里就有一个快速充电站。但快速充电站的分布并不平均,几乎集中在西欧及北欧国家,而充电站的短缺亦令东南欧如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希腊等欧盟成员国在电动车转型的进程上落后于西欧及北欧。这意味着欧盟未来在推动电动车普及化上仍有很大空间。“挪威模式”的电动车友好政策、基建配套正好起示范作用,可复制至欧盟国家。
更重要的是,在政策诱因下,还能促使拥有深厚制车技术的传统欧洲车厂进一步往电动车转型。德国大厂福士(Volkswagen)的e-Golf和奥迪(Audi)的e-tron、法国雷诺(Renault)的Zoe等数款欧洲量产电动车,年初至今皆已录得超过二万辆的销售纪录。根据电动车资讯网站InsideEVs的统计,雷诺Zoe更是全球排名第二的热销电动车款,年初至今的销量仅次于Tesla Model 3。当欧洲车厂在电动车俱乐部也分得一杯羹,以其百年积累的机械及化学工程经验,实会进一步催化电池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促进“超级电池”的诞生。
售价追平燃油车 魔力愈加显现
“哪个车厂首先能够做到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的)价格平价(price parity),它就有很大机会垄断这个市场。”《纽约时报》商业版记者Jack Ewing分析。今天,德国宝马(BMW)经典燃油车款3系(3 Series)新车售价基本上已被Tesla Model 3追至同一水平,仅约4万美元(约31万港元)。若将后续大幅节省的燃油费用计算在内,Model 3的性价比恐怕已压赢宝马这一长青车款。
卡尔斯鲁尔理工学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Jürgen Fleischer则说:“我们自福特先生的时代开始量产燃油车,但我们此前对电动车从未有类似经验,这是一个非常崭新的技术……个中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能在多长时间内完全掌握这种全新的知识?”
一旦市面上各大车厂的电动车技术成熟到足以让其产品突破燃油车价格平价这个“黄金交叉”,再加上政府制订的电动车友好政策和基建配套配合,相信届时消费者很难再抗拒电动车的魔力。当这个现象出现,那就称得上是真正的电动车时代。
(节录)
上文节录自第237期《香港01》周报(2020年10月27日)《电池技术超前发展 驶进“电动时代”》。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