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疗开支高绝全球 “胜价比”不及其他发达国家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刺针》(The Lancet)日前发表一项研究,就着全球204个国家及地区的医疗服务效率数据进行统计,显示美国卫生服务人均开支为全球之最,平均每人每年达9000美元,但整体享用到的医疗质素却低于一众发达国家。
医疗费用高昂、药价欠管制、不健全的医保制度,都是美国公共卫生系统急需改革的问题。
《刺针》该项在8月27日发表研究以一项去年公布的卫生服务有效覆盖指数,来评估全球204个国家及地区由1990年-2019全民健康覆盖率(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UHC)。UHC指标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之一,目标是让所有人在不受财政困难限制的情况下,获享高质量的卫生服务。同时是让一个国家去监察,社会上每位巿民是否有效地获得医疗保障的重要指标。
在今次发表的报告显示,全球各国平均的UHC指数由1990年的45.8增加至60.3,表现最好的国家日本指数达95,最低的为低于25的索马里及中非共和国。不过,发展国家的指数增长呈现放缓。报告内其中一项数据图表,以X轴及Y轴分别显示各国所投入的人均卫生服务开支(2017年),以及UHC有效覆盖指数(UHC effective coverage index),再标示出各国数据。(下图示)
国家投入人均卫生开支与全民健康有效覆盖率关系:
除了显示出投入开支与UHC效率存在正面关系,图表右端亦可见美国投入的人均卫生服务,多达9000美元,远高于其他国家。虽然美国的UHC效率高于80的最佳水平,却不及其他发达国家(蓝点),包括日本、新加坡、韩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等。这些国家的开支大多徘徊于3000至6000美元水平。综合各国,在卫生开支对应效率上,表现最好的包括韩国、塞浦路斯、哥斯达黎加、秘鲁及卢旺达。
美国医疗费用贵,乃是一个公开的事实。另一项综合数据(下图示)亦有类似发现,美国卫生开支虽然最高,但国民预期寿命却低于欧洲多国,以及日本、加拿大、以色列等,自1970年以来的预期寿命增幅也显然“跑输”上述这些国家。
以日本为例,2015年的国民预期寿命已达83.7岁,但美国预期寿命仅维持于78.6岁。可以美国人的寿命,并没因大量投放医疗开支而出现理想增幅,尤其自1980年代中以后,增幅更不显著。
1970-2015年各国人均卫生开支与预期寿命:
美国医疗费用昂贵有以下几大原因。首先,基于美国卫生系统的管理架构、保险制度、资金等异常复杂,导致行政费高昂。美国卫生系统的行政费占开支比例达8%,其他国家占比仅1-3%。其次是药价昂贵,由于不像欧洲般有严格的药价管制,美国平均药费可高出其他发达国家民众达一倍。
另一重要原因是,美国医院及医疗机构是一门赚钱行业。医院护理占全美卫生开支高达三成,医院收费近年更节节上升,手术费远高于其他国家。以一次俗称“通波仔”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为例,在荷兰费用约6390美元(近5万港元),瑞士则约7370美元(约5.7万港元),但在美国索价竟达32,230美元(逾25万港元)。
美国人均医疗开支显然高于其他国家:
而且,收费差距可以相当大,例如一次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收费可由241美元(约1880港元)到4510美元(逾3.5万港元)不等。总括来说,在复杂的卫生体系、欠缺有效价格标准及管制之下,美国自由巿场能够承受多少,医疗机构就可开价多少。受惠的自然是一众医疗机构营运者,医护人员的薪酬水平对比其他国家也是偏高。
与此同时,美国是世上唯一一个没有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同时容许国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发达国家,跟加拿大和大多数欧洲国家提供基本保障的系统并不一样。美国有私人和两种政府运作的医保计划,就是称为Medicare和Medicaid公营医保,只适用于长者、残疾人士、低收入人士。其他人只能透过购买私人保险,或是由雇主投保。
美国近年卫生开支的GDP占比,比起其他高收入国家高出大约4至5个百分点:
目前,全美多达2,800万人没有购买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而且由于医疗费用本身十分昂贵,一般保险计划的保额可能不足应付实际需要,而且美国医保通常“免赔额”(deductible)高,就算有买医保都可能要垫支大笔自负费用。
残缺不全的医保系统也是最大弱点,高昂的医疗开支更成为了其一个主要导致人们破产的原因。去年2月,CNBC的报道指,申请破产保护的个案之中,有三分之二基于医疗原因而陷入财政困难。
在2018年,美国的个人平均每月保费为440美元(约3,432港元),四人家庭则为1168美元(约9,110港元),殊不便宜。在目前大流行的情况下,不少美国人饱受失业、裁员、放无薪假问题困扰,已难维持日常生计,遑论要承担高昂保险或医疗账单?美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再度突显了卫生及医保系统的残破,亟待变革重整,这一切已无法再以政治口号遮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