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浪费? “报复式消费”的环保梦魇

撰文: 伍振中
出版: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上半年肆虐全球。不过,随着疫情纾缓,各国政府开始推进重启经济的步伐,允许餐厅、酒吧、零售商店等重开。多份调查报告指出,政府重启经济势大大刺激全球零售消费,香港政府也开始向巿民派发一万元鼓励本地消费。然而,绿领行动总干事何汉威提醒,一旦消费者的消费意欲一下子被释放,过多无谓消费将会为地球带来可怕的破坏。

各国政府、全球媒体及民间讨论的疫情焦点,现已从“如何防控抗疫”,转移至“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复苏”。不少人期望,疫情后消费者释放购买力,会成为经济复苏的强大动力。这或许就是近来挂在口边的“报复式消费”──在疫情后疯狂购物,释发抑压多时的消费意欲。当然这词汇放诸全球,或皆能应用得着。

疫情过后,全球会否迎来一场“报复性消费”风暴?(梁焕敏摄)

经济重启 消费反弹

二月底,位于中国杭州的杭州大厦购物城在封城令逐步放松后重新营业,甫开门五小时,整个商场的实体销售额便达到1,100万人民币,超越商场在去年同一时间的全日总销售额。不只杭州,全国大小城市皆有出现类似“报复购物”的情况,不同的可能只是民众“报复”的战斗力高低而已。

3月30日,在武汉市武商世贸广场,工作人员在开门前布置标志牌。当日,武汉市多家商场开门迎客。(新华社)

再看日本。JCB信用卡公司参考旗下服务得到的匿名消费数据,定期发表零售业指数。日本国内零售业指数在三月份上半月至五月份上半月,以4.6%至7.6%的幅度下降。不过,五月份下半月开始,零售业指数回升,其中,餐厅、百货公司和居酒屋的消费额录得最为显着的升幅。日本政府在五月中起逐步解除国内不同地区的紧急事态,陆续放宽国民的移动、出行限制。国民消费意欲回升,刺激零售消费。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The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经济分析师Gareth Aird在上周五(12日)发表了一份信用卡消费报告,同样得到相似结论,认为随着国内经济重开,零售消费金额显著提高。

随着各国政府放宽出行禁令,多了人逛街购物,自然大力刺激零售增长。图为6月15日印尼首都雅加达的消费者行经Senayan City购物商场。(AP)

消费,浪费?

疫情后,各国政府肯定会大力催谷消费,例如通过派消费券、直接派钱,刺激内销挽救经济。以中国为例,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五月中旬,中国政府派出约190亿人民币现金消费券,预期可刺激四至五倍的零售消费。

正因如此,不少零售企业一一借此时机推出各类型促销活动,一来希望通过促销收入,弥补疫情下蒙受的损失,二来也是急着“散货清仓”,务求套现挽救业务。在香港,也不难发现各处零售商店都藉减价促销,吸引重新回到商场的消费者。

不少零售企业藉疫情纾缓、禁令渐松的时机,推出各类型促销活动。(路透社)

美国也如是,例如苹果公司借机促销,学生只要购买Mac或iPad产品除了享有教育优惠,还可以免费获得一对AirPod耳机;快餐连锁店汉堡王(Burger King)、Taco Bell纷纷推出大减价和赠送额外小吃优惠,还鼓励顾客使用网上订餐和外卖服务,务求令消费者深感“买得多,悭得多”,合理化消费的冲动。

当然,消费需求大幅增加、网上购物而用多了的邮寄包装、因“贪新忘旧”添置替代品而被抛弃的“废物”等,很容易令人忘记可持续消费、环保的理念。

若你本身正在用的电子产品没有损坏,但同类产品正在进行促销,会否吸引你“贪新忘旧”?(资料图片)

在绿领行动总干事何汉威认为“报复式消费”这个词汇很“可怕”。“商业世界现时正在推广这个概念,我很担心。疫情之下,大家的消费意欲少了,但疫情过后,整个消费如果急剧上升,旅游、购物等行为都会为地球带来极为沉重负担。”何汉威说道。

当整个世界都在说,后疫情时代要以消费推动“失落的经济”时,在营商角度而言,当然能弥补疫情期间的生意损失和开支。但从环保角度,过多的购物、旅游,无可避免地浪费了更多资源,最终演变成一场危险的生态灾难。

绿领行动总干事何汉威认为,社会实在不应大力推崇“报复式消费”。(伍振中摄)

推广“理性消费”概念

疫情逐渐纾缓,现在提醒人们理性消费还不算太迟。何汉威认为,政府正正要在这时间出现,告诫社会大众千万要理性消费。

“疫情这几个月,我们就是履行理性消费(的理念),因为没那么多机会去购买无谓的东西……人的需求其实不是那么大,基本东西便已足够。”

另外,大型商业机构,尤其是疫情期间生意额突飞猛进的网购平台,制定商业策略时,也应该将减少资源消耗等环保因素纳入考量,在追求商业利益之余,同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数个月以来,民众的购物意欲久久未能释放。当疫情过后,消费者能否保持理性?(Getty Images)

我们身处的香港,普遍市民消费能力偏高,在疫情过后,也会更容易堕入“报复式消费”的陷阱。在过去的日子,香港亦一直被认为是“浪费之都”。但是这场全球世纪危机,能否带给我们一个机会,在日常生活的消费行为中,多加表现我们的理性,以及反思我们对世界、地球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