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西方卡通“山寨”王——看中国版权市场改变
中国有句俗语“人怕出名猪怕肥”,不过这句话在Peppa Pig(港译“粉红猪小妹”,内地译“小猪佩奇”)身上却并不适用。来自英国的粉红猪小妹Peppa在中国大出风头后,不仅没有任人宰割,其持有者还因知识产权(IP)授权而赚得盆满钵满。透过英国授权方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共赢,不难窥见一向以“山寨卡通”见称的中国,在IP授权产业的改变。
Peppa获封“带货王”
央视网2018年4月曾发布一条影片,对主人公Peppa的生平介绍如下:
佩奇者,生而为猪,不列颠人也。奇本为五岁稚童,初露锋芒以鬼畜为生,后以表情包、段子、短视频、带货王等利器终爆红网络,奉为社会人之楷模。
“鬼畜”在这里指的是内地网民二次创作的搞笑视频,Peppa Pig正是依托这些视频的病毒传播而扬名立万。“社会人”原指不务正业的无业游民,他们往往刺有纹身,配戴大手表、金链子等象征身分的物件,网民用Peppa的纹身贴纸和玩具手表等产品来模仿“社会人”以,从而衍生出网络次文化。
那么“带货王”又作何解释?这个潮语同短视频和“社会人”次文化有着紧密联系。2017至2018年Peppa Pig热度最火爆的时期,打开抖音短视频应用程序,几乎每条与之相关的视频,都至少有一件动画周边。网民纷纷假扮“社会人”,带动Peppa周边产品的销量。
在淘宝输入关键字“小猪佩奇”,获得的相关产品数量多达100页,商品种类囊括纹身贴纸、手表、玩具、零食、文具,不一而足。按销量从高到低显示,首页的所有商品月销量均不低于1000件,最高达到5万件。
UNIQLO和Nike迅速推出Peppa Pig图案产品。这就是Peppa成为网红后的“明星效应”——提升周边销量,而且掏腰包购买周边的不仅仅是幼儿家长,还有大批追捧Peppa次文化的年青网民。两岸明星杨幂、欧阳娜娜和赵丽颖等也会穿着Peppa的二次创作服饰。
猪仔IP变身“印钞机”
Peppa Pig的版权归属动画制作方Astley Baker Davies(ABD)和娱乐壹号公司(Entertainment One,简称eOne)。eOne在2015年收购ABD多达70%的股份,对Peppa Pig 的特许经营权提高到85%。
Peppa Pig在中国内地爆红之后,eOne窥见市场的广大前景,迅速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隶属香港皇后洋行的金比尔贸易有限公司获得中国区的主线玩具授权;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在中国的IP合作方;阿里巴巴影业与之合作推出贺岁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网上购物平台天猫也与版权方推出“小猪佩奇天猫超级品牌日”,提供官方渠道购买正版周边。
Peppa Pig的IP展现强大变现能力,2016年在全球范围内为版权所属公司eOne,创造11亿美元(约86亿港元)零售额;仅2017年上半年,Peppa pig在中国授权商品的销售收入增长超过700%,当中还不包含未取得授权的商品销量;2020年预计全球收入达20亿美元(约156亿港元)。
内地以往有不少山寨卡通儿童游乐场,但现今不乏正版:
授权产业奋起直追
Peppa Pig热度不断上升,也难免成为广大厂商的抄袭目标,当中非正版商品数量,多得无从统计。Peppa Pig英国版权持有公司2018年8月控告两间国内企业,涉及生产和销售印有盗版小猪佩奇儿童厨房玩具。法院裁定两者停止生产及销售侵权产品,并向原告支付合共15万人民币的罚金。这也是全国首宗Peppa Pig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
根据大陆媒体报道,eOne联合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电商平台,在2018年全年删除共计近10万条Peppa Pig侵权商品链接,涉及玩具、餐具、服饰、床上用品、食品、日用品、音像制品等类别。版权方还向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微信、新浪微博等发出通知,要求移除4000多个相关网络盗播视频。
过去总说内地是“山寨大国”,尽管现时IP盗版现象依然存在,但民众购买正版周边的渠道已经愈来愈触手可及,打假行动亦持续不断。透过Peppa Pig授权方eOne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也看出中国动画品牌授权市场,正从盗版横生的不规范阶段,向突显优质品牌、正版商品价值的规范化阶段转变。
根据中国官方2015年发布的一份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动漫品牌授权市场自2014年全面激活。市场规模在当时达到216亿人民币,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
随着IP时代的兴起,国内对IP和授权业务的认识突飞猛进。《2018中国品牌授权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被授权商品零售额达747亿人民币。截至2017年12月,已开展授权业务的IP为1032项。报告将品牌授权行业的现状归纳为三点:受众接触的媒体渠道日益多样化;国产IP授权产业奋起直追;国际IP进入中国授权市场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