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公投】亲欧 VS 亲俄 还是吃两家茶礼?
马其顿是巴尔干半岛的内陆国家,曾是社会主义南斯拉夫的加盟国。而近年来的种种举措显示,马其顿融入西方政治经济体系势在必行。但另一方面,马其顿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民族及历史渊源,马其顿应该可以如何平衡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此为《马其顿国名公投》专题报道之三)
前南斯拉夫解体后,巴尔干地区各民族爆发激烈的内战。上世纪九十年代,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国甚至发生大规模的种族清洗,不但惹来多国强烈谴责,更令人担忧巴尔干会否再度成为“欧洲火药库”。踏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半岛上的冲突渐见缓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黑山更先后加入北约组织,西方阵营渐渐与巴尔干各国建立起紧密的战略关系。马其顿位处巴尔干半岛的中心战略要地,作为主权国,它需要强大的军事势力团体在背后保障国防安全。北约自然成为其不二之选。
北约国家领袖在7月一致表明,倘若马其顿成功落实协议,与希腊的国名纷争告一段落,加入北约毫无悬念。对西方国家来说,马其顿可成为北约于巴尔干地区的核心战略支柱,牵制俄罗斯在东南欧扩张势力。但另一方面,若让马其顿加入欧盟这个全方位一体化联盟,难民涌入、津贴援助增加、关税厘定等问题,考虑因素就多很多了。因此,马其顿现在是入北约易,入欧盟难。
斯拉夫的血缘情意结
中世纪时代,许多*斯拉夫人从东方移居至东南欧黑海沿岸一带。约公元六世纪开始,东南欧游徙族群的语言、文字及民间习俗进入一段“斯拉夫化”的过程。因此,论血缘及文化传承,现今大多数的马其顿人可能与东欧及俄罗斯一带的族群更为亲近。再回顾近代历史,1946年,当时的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员。
*斯拉夫人:发源自现今波兰东南部,于公元一世纪开始向外迁徙,至六世纪时已遍布东欧及俄罗斯,可划分为三个支系:南斯拉夫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西斯拉夫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
虽然苏联与南斯拉夫于后来交恶,把南斯拉夫推向“不结盟”的第三条道路,但由于南共以社会主义为发展纲领,南斯拉夫在意识形态上始终较亲近前苏联。后南斯拉夫时代,马其顿一直是俄罗斯抵抗北约扩张的桥头堡,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两个前苏联卫星国早年先后加入北约及欧盟,已严重削弱俄罗斯在东南欧的支配力量,因此在马其顿改国名一事中,一直有亲俄势力大力反对,目的都是避免莫斯科政府失去马其顿这颗战略棋子。
极右政党“马其顿联合党”党员Janko Bachev表明会杯葛选举:“国内所有主要政党都支持所谓的自由主义价值,例如同性恋、同性婚姻……改国名会抹掉所有马其顿人的东西。”他否认自己的政党收受俄罗斯政府的金钱援助,但认为俄方提倡的“传统价值”才符合大多数马其顿人的想法,马其顿政府理应与克里姆林宫建立战略同盟关系。
马其顿争取进入西方经济体系,明显是以现实利益出发,希望换取更有利于国家前途发展的福利和优势。因此马其顿政府才需要力排众议,不惜牺牲原有国名以提高入欧机会。不过,马其顿具独特的地缘及历史优势,政府即使向西方国家靠拢,亦未必需要一刀切地割断与俄罗斯的纽带关系。马其顿最终若成功加入西方的联盟体系,如何借助这些优势,平衡与东西方的利益瓜葛,是制定未来国策方向时,必须考虑的关键点。
上文节录自第130期《香港01》周报(2018年9月24日)《“马其顿”国名 在神话和现实间抉择》。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