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走饮管”大潮兴起 营养师话你知 为健康戒饮管的5大理由

撰文: 王海如
出版:更新:

全球多处发起“踢走塑胶”运动。以往主要目标是胶袋,多国立法禁用或征收胶袋税,鼓励少用。最新例子有智利,即使受到塑胶业界挑战,最终仍获法院肯定,顺利立法。随着塑胶垃圾攻陷海洋,减少使用胶饮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根据环保研究组织“现在更好的选择”(Better Alternatives Now)统计,胶饮管及搅拌胶棒占整体塑胶垃圾约7.5%。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报告指出,到了2050年,海洋的塑胶垃圾量,比鱼还要重。

如果保护海洋的理由说服不到你“踢走饮管”,健康理由应可以吧。美国注册营养师布里塞特(Christy Brissette)周二(3日)在《华盛顿日报》撰文,列出使用饮管对健康5大坏处。读完你或者会考虑投入这场环保大潮。

使用饮管对健康5大坏处

1. 腹胀、一肚气

用饮管喝东西,即使不是喝汽水,都会饮至“一肚气”。布里塞特指出,这可能导致消化不适,例如腹部鼓胀。布里塞特以往处理这类求助个案,都会问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后发现他们放弃使用饮管后,问题显著改善。她还建议这类求助者戒饮汽水等含碳酸类饮料,以及戒嚼口香糖。

2.提高蛀牙风险

我们通常用饮管来喝有糖份的饮料,而不是饮水。布里塞特称,用饮管喝含糖或酸性饮料,蛀牙的风险也会提高。原因是吸管将饮料集中传送到牙齿的一小范围,增加侵蚀牙齿腐烂的机会。不过布里塞特又说,如果将饮管出口放置喉咙后部,因为减少接触牙齿,反而有助降低蛀牙的风险,但她估计较少人会采用这种不舒服的做法。

用饮管喝汽水,有机会增加蛀牙的风险,营养师建议民众逐步减少使用饮管(视觉中国)

3.渗入化学物质

大部分胶饮管成分是聚丙烯,是一种通常由石油制成的塑料。虽然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会监察饮管中的聚丙烯用量,以策安全,但有证据显示,聚丙烯所含的化学物质会渗入液体,可能释放出可影响雌激素水平的化合物,尤其是在接触高温、酸性饮料或紫外线后。长期用胶饮管来饮可乐,变相可能不断积聚化学物。同样,当这些塑胶进入海洋,化学物被鱼类吸收,最终人类身受其害。

4.增加皱纹

笑得多或会增加鱼尾纹,经常使用饮管,也会跟吸烟人士一样,导致嘴唇周围出现皱纹。对于爱美、希望看下去永远年轻的港人,这些皱纹或者是足以说服停用或减用饮管的理由。

5.过量吸收糖及酒精

用饮管喝东西,不自觉会更快吞饮更多饮料。如果是一杯全糖的珍珠奶茶,大部分人用饮管,比不用饮管更快“干杯”。如果是一边看电影,注意力分散了,就更加难察觉自己饮不停口,因此容易吸收过量糖分。不过布里塞特也指出,虽然坊间有说法称用饮管喝含糖食料会更快变肥,以及用来喝酒会更快酒精中毒,但暂时均未有证据证明。

用饮管喝东西,不自觉会更快吞饮更多饮料,容易吸收过量糖分(视觉中国)

布里塞特提出上述观点,不是要求全面禁用胶饮管,她指出部分病人因为饮食困难,确实有需要。她希望提高大众减少用饮管的意识,可免则免,不仅是为了生态环境,也包括自己的健康。

欧美多国率先响应,美国西雅图自7月1日开始,已禁止餐厅向顾客提供塑胶饮管和餐具;英国最快2019年禁售包括饮管在内的单次用塑胶;麦当劳6月宣布,英国及爱尔兰的所有分店,9月起将以纸制饮管代替塑胶饮管;法国也计划在2020年开始,立法限制使用塑胶饮管。

香港方面,虽然未有立法,但港人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升。不少人改用钢、玻璃等环保饮管,甚至出街买食物时自备外卖饭盒等。不论政府会否介入,市民自律最重要。

(华盛顿日报/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