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有楼以及舒适退休生活:“美国梦”数十年间渐变“梦魇”?
2017年,Richard Thomas和太太Cherish Celetti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们花了61.2万美元(约474万港元)在纽约州Mount Vernon买了一栋拥有五间卧室的房屋。对于出生在贫穷家庭、拥有9个兄弟姐妹的Celetti而言,她确信自己已实现属于她的“美国梦”。不过,这个梦并未能持续太久。
Thomas当时是Mont Vernon市长,Celetti则是一名律师。每个月5,400美元(约4.2万港元)的按揭贷款,虽然让他们的花费多少有点紧绌,但尚可以应付。然而,他们的电费几乎在一夜之间翻了一倍、各种食品杂货、保险等的价格也跟着飙升。2019年,被指盗用12,900美元竞选资金的Thomas认罪,他称自己给不起上诉所需要的费用,无奈认罪并接受罚款。
他们的“美国梦”,霎时成了他们背不动的包袱。Thomas对《华尔街日报》表示:“我们曾经拥有美国梦。现在却变成了‘美国梦魇’,因为这感觉就像是国家给了我们承诺,却又把它夺去了。”他们不得不动用退休金、取消旅行,甚至节省开冷暖气。
现年 28 岁的Jessica Holland任职教师,她本想与伴侣在肯塔基州置业,即使两人有比父辈多五成的预算,还是无法负担当地最廉价的房屋。这使得两人订婚、举办婚礼和生儿育女的计划也难以实现。她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我们在存钱,我们上了好学校,我拥有硕士学位,但这(美国梦)仍然很困难。”
仅一成人认为美国梦容易实现
在一般美国人眼中,“美国梦”代表着“有车有楼,过着舒适的退休生活”。Thomas一家至少一度实现了他们的美国梦,但如今他们以至Jessica Holland等美国大多数人已不再相信他们可以轻松实现这一梦想。
《华尔街日报》与国家民意研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NORC)今年七月对逾1,500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民调显示,无论性别或党派,人们的愿望与预期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更是如此;高涨的楼价让他们买不起房子,还得背负着高利率和学债的包袱。
虽然89%的受访者表示拥有一个房子,对他们的未来愿景而言是必要或重要的,但只有10%的受访者表示拥有房屋是很容易或比较容易达成的目标。同样,96%和95%的受访者认为财务安全和舒适的退休生活是必要或重要的,但只有9%和8%的受访者认为这两个目标容易实现。这与数十年前、上一辈人所面临的社会现实相差甚远。
12年前,美国非营利调查机构公共宗教研究所 (PRRI)同类的研究则显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美国梦“仍然真实”。另一项麻州理工学院(MIT)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联合研究显示,1940年出生的美国人中约有九成最终会过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但1980年代出生的孩童中,只有约一半的人可以这么说。
华盛顿特区智库“两党政策中心”(Bipartisan Policy Center)经济学家Emerson Sprick表示,置业成本激增、人们的退休金几乎归零,是过去10年来两项最大的经济变化。他感慨:“美国梦的多项关键要素,如婚姻、置业、财务隐定等,看来已经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