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案|全球长征长有税收 港独欠这种 学者指错过加税最佳时机

撰文: 黄文琪
出版:更新:

【财政预算案2024 / 财赤 / 公共财政】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本月28日﹙三﹚出炉,面对过千亿财赤,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一度称资本增值税是研究范围之内,惟不足一个月又指目前或可见短期内,不具备条件开征资产增值税。

谈起香港税制,往往伴随“税基狭窄”的说法,多年来改革“得个讲”,如何改变卖地收入波动为财政收入带来的不稳定性?环视全球长征长有税种,香港是唯一没有征收消费税的发达经济体。有学者认为,公共财政现时已响起警号,提醒政府研究新税种,但当务之急还是刺激经济。

长期以来,香港的收入主要倚重卖地收入。(资料图片)

长期以来,香港的收入主要倚重非税收收入,2022至23财政年度,由于地价收入大幅减少所影响,香港政府收入录得6,221亿元,同比跌一成。适逢近年经济低迷,股市、楼市亦不似预期,多幅土地流标,政府预料本财政年度只得约150亿卖地收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更预告今个财政年度赤字可能超过1,000亿元,较年初发表预算案时预测的570多亿元高。

外界关注政府会否借机改革税制,引入新税种,从而增加政府收入来源,皆因现时本港税收收入来自利得税、薪俸税和印花税,相较其他国家,香港的税基实在狭窄。

英国︰“万税之国” 由生到死全覆盖

港人移民首选地之一的英国,税种众多,除了利得税(Income Tax)、企业税(Corporation Tax)、印花税(Stamp Duty),还有数种香港没有的税项,例如增值税(Value Added Tax)、资本增值税(Capital Gains Tax)、遗产税(Inheritance Tax)、市政税(Council Tax)。

英国增值税,是属于消费税的一种,是在供应链的每个阶段到销售点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消费税,一般税率为20%。在英国大部分的商品和服务需要课税,不过某些商品像婴儿用品、新鲜食材等可享免税豁免。

港人移民首选地之一的英国,税种众多,全方位覆盖每一名英国税务居民。(GettyImages)

而资产增值税则适用于出售投资资产,如买卖股票和房地产等,售出投资物业时需纳税,但自住物业就不受此税项影响。当投资收益低于12,000英镑时,税率为18%,超过该门槛时,税率则提高至28%。至于市政税,就是当你在英国拥有物业时,就要每月向地方政府缴付市政税。

另外,还有国民保险(National Insurance),也被英国政府当成税收的一种,是从雇员工资中扣除,雇主也必须为雇员缴纳一部份。雇员年收入在12,571镑至50,270镑的部份,都需要缴纳10%的国民保险,而收入超过50,270镑的部份,税率则为2%。税务居民缴纳的款项是被用于资助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提供失业津贴、病假津贴以及国家养老金等福利。

最后,遗产税,即是英国对遗产和赠与进行征收税款。当有人去世并遗赠财产给他人时,可能需要缴纳遗产税。

英国的高税率,加上各式各样的税种,令到政府收入保持平稳增长。(REUTERS/Toby Melville)

英国税制可谓是由生到死,全方位覆盖每一名英国税务居民。除此之外,该国实行“全球征税”,来自全球各地的收入及利润都须缴税。相反,香港以“地域来源原则”征税,本港居民只须就来自香港的收入、利润缴税,于海外赚取的收入、利润一般无须在港课税。

英国的高税率,加上各式各样的税种,令到政府收入保持平稳增长,过去20年,英国政府税收收入占GDP由2003至04财政年度的27.3%稳步升至2022至23财政年度的30.9%。

在2022至23财政年度,英国税收更录得7,886亿英镑(折合约78,307亿港元),同比增加10.2%。当中所得税 (Income Tax)、公司税(Corporation Tax)、消费税、资本增值税及国民保险缴款,合共占总税收收入的86%。

英国自2003年至2004纳税年度以来的税收收入及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英国政府官网截图)
英国政府主要税收。(英国政府年报截图)

日本︰消费税成最大税收来源 占比达33%

再来看另一个实行“全球征税”的国家日本,相信港人对其消费税(Consumption Tax)都不陌生,在日本零售商店购物,都要支付高达10%的消费税,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均感“肉赤”。

不过,消费税对日本政府而言,是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日本财务省公布,2022财政年度日本税收收入首次突破70万亿日圆大关,同比增长6.1%,当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税收收入来自消费税,达到23.08万亿日圆(折合约12,232亿港元)。2023财政年度,日本政府初步预算,政府全年总收入达114.4万亿日圆,税收收入占近七成﹙余下是发债及其他﹚,而消费税成最大税收来源,达33.7%。

2023财政年度,日本政府初步预算,政府全年总收入达114.4万亿日圆,税收收入占近七成。(日本政府年报截图)
新加坡诸多税种与香港相似,惟较香港多了一项商品及服务税。(资料图片)

新加坡︰投资收入缩水 要靠税收解困

由1997年至今,香港都不曾增加新税种,更在2006年正式取消遗产税,多年来始终维持简单低税制。然而低税制就能永保香港竞争力吗?来看看香港的竞争对手新加坡。

新加坡诸多税种与香港相似,也是采取“地域来源原则”征税。惟较香港多了一项商品及服务税(Goods and Services Tax),也是一种消费税,指政府为各种商品及服务所征收的税项,不过不同于一般的消费税,商品及服务税并非只由消费者承担,生产商及分销商也需要缴交。

在环球高息环境下,新加坡同样出现财赤。(路透社)

在环球高息环境下,新加坡同样出现财赤,今年3月底止财年新加坡政府赤字约36亿坡元(折合约209亿港元),相当于新加坡GDP的0.5%。政府收入方面,与香港收入持续下跌不同,新加坡2023财年收入达1,043亿坡元(折合约6,060亿港元),同比增长14.6%。

而投资收入即使在去年如此低迷的市况下,仅较预期低2.4%,新加坡2023财年国家储备净投资报酬贡献(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简称NIRC)为229.2亿坡元(折合约1,331.6亿港元),是香港预计的投资收入664亿元的两倍。

虽然投资收入可能较预期低,但财政状况或保持稳定,主要由税收增加所带动。其中,企业所得税同比大幅上升23%至283.8亿坡元(折合约1,648.9亿港元)。此外,自2023年起调高至8%的消费税收入达163.6亿坡元(折合约950.51亿港元),同比增长16%。

数据来自新加坡2023财年的财政预算案。﹙01制图﹚

港倘征收3%消费税 料可带来180亿元收入

可见,面对财赤新加坡积极通过调整税务政策增加库房收入,在国际税务环境改变的情况下,香港税制改革不能只“得个讲”。

香港会计师公会税务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嘉华认为,香港政府今年两大收入来源印花税及卖地的收入均下滑,幅度亦较往年大,政府现时具迫切性为引入新税种做研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确保公共财政的稳定性。

那么香港应开征什么税种吗?政府在2001年委托毕马威进行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香港可引入的新税项多不胜数,但开整税基广阔的间接税较为公平。报告认为,政府可考虑开征消费税,假如在香港征收3%商品及服务税,估计可带来180亿元收入,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1.5%。事实上,海外趋势是越来越倚重消费税,如经合组织国家的一般消费税平均占税收的18%,但该报告早已指出,香港是唯一没有征收消费税的发达经济体,收入总额大部分来自卖地及投资收益,税基狭窄,倚重少数税种,不及经合组织国家和亚太区国家的税制中立和可靠。

李兆波表示,政府一直以来过于依赖土地收入,造成结构性财赤。(资料图片)

李兆波︰当务之急还是刺激经济

不过,现时开征新税并非最佳时机,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表示,政府一直以来过于依赖土地收入,造成结构性财赤。经济下行、股市楼市低迷的情况下,先考虑开征新税种是为时已晚,“经济好𠮶阵,政府就以为万事大吉,错过加税的最佳时机”。他举例称,例如应在自由行盛行的时候,开征消费税。

他又指,目前对香港而言,毫无意识是一个警号,提醒政府研究新税种,增加政府新收入来源。尽管开征新税或多或少影响香港竞争力,但当经济复苏时,企业或个人能有充足的收入,缴纳更多的税项亦相当公平,政府当务之急还是要刺激经济,短时间内没有其他出路。

陈嘉华亦指,现阶段经济下行,政府或要考虑招商引资及经济向好后才引入新税种,预计研究税制需时,或要5至10年时间才能引入并实行新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