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纳指】本月27日登场 ATMX占比逾三成 专家忧易遭舞高弄低
恒生指数公司今日(20日)公布,下周一(27日)将推出有“港版纳指”之称的恒生科技指数。指数初步拥有30只成份股,获投资者宠爱四大科技股﹑即称为“ATMX”的阿里巴巴(9988)、腾讯控股(0700)、美团点评(3690)、小米集团 (1810),顺利晋身有关指数之余,更为指数内4只最重磅的成份股,合共占指数比重33.49%。
指数尚未正式登场,已引起市场人士关注。有基金经理预期,日后市场推出与指数相关的MPF、ETF产品及衍生工具,料其高风险、高增长特质会受年轻人欢迎;亦有股评人认为,该指数过于偏重“ATMX”等重磅股,当推出相关期货及衍生工具时,股价容易被投资者“舞高弄低”。
恒指公司早前已透露,指数会参考纳斯达克等科技股主题指数。按科技指数的纳入机制,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五大行业包括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而指数选股准则会考虑合资格公司是否利用科技平台进行营运、研究发展开支占收入之比例及收入增长。经上述筛选后,市值最大的30只股票将被纳入成为指数成份股。
与纳指100选股条件不同
被称之为“港版纳指”,不如先看看纳斯达克的选股条件。公司只要在盈利、市值及现金流、市值及收入、资产及权益共4项标准下符合其中一项,便能于纳斯达克上市,十分简单。
至于定位较为集中、较具代表性的纳斯达克100指数,顾名思义是包括100家纳指的上市公司,集中了较大市值的科技公司。其选股规则包括必须是非金融类公司,需要在纳斯达克独家上市、并且须上市超过2年,而市值要处于纳指首100位等。
故此,“港版纳指”的组成与纳斯达克100指数较为相似,而纳入机制相对简单,没有排除非金融类公司、不需独家上市。而“港版纳指”更设有快速纳入机制,合资格企业在上市后第10个交易日收市后便可获纳入,无须于主板上市超过2年。
庞宝林料指数受欢迎 市场将推MPF、ETF产品
对于恒指推出“港版纳指”,东骥基金管理董事总经理庞宝林表示睇好指数发展,认为“港版纳指”集中是以科技改变行业的公司,虽然短期内会将指数权重侧重于“ATMX”等重磅股,但若然日后增加成份股数目,相信未来比重将会逐渐摊薄。他更指,目前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包括一些虚拟银行、虚拟保险仍未上市,故相信仍有不少潜力成份股有待加入。
庞宝林相信,日后会有基金公司、券商推出相关的MPF、ETF产品,以及衍生工具。他直言现时年轻人不会买“老饼股”,而科技指数正正是高风险、高增长,相信推出MPF产品后会受年轻人欢迎。至于ETF方面,庞宝林更相信科技指数将来会仿效纳斯达克指数,例如业界会推出Invesco QQQ类似的杠杆ETF,“监管机构、投资者都玩惯,(FL二南方恒指)7200、(FI南方恒指)7500个啲都好受欢迎”,相信日后不乏相关指数的衍生工具、ETF等。
虽然目前科技指数的市盈率高达45倍,但庞宝林认为指数的成份股增长强,“例如美国Tesla,由无盈利到有盈利,股价由五六百蚊升到千七蚊”,强调只要科技股增长够强劲,市场不用担心市盈率过高,加上中国企业市场大、内需未完全开发,以及疫情下更显得“宅经济”的特性,相信科技股日后增长更强。
阮子曦称偏重ATMX 指数容易被“舞高弄低”
中国通海证券投资策略联席总监阮子曦表示,科技指数过于偏重“ATMX”等重磅股,单是五大成分股占比已达41.51%,当推出相关期货及衍生工具时,股价容易被投资者“舞高弄低”,未必能分散投资风险,惟日后更多中资企业回港上市,包括携程及百度等,并纳入科技指数后,指数比重会更趋平均。
他认为,当市场出现更多追踪该指数的产品时,科技指数会更具代表性,惟仍难以超越恒指及国指,亦难与纳指并提。他解释,科企在美国不同交易所上市时,可获估值不一,如在纳斯达克上市可获更高估值,惟科技指数与港股始终为同一个资金池,所得效果会打折扣。
摩根资产管理:吸引更多科技企业来港融资
摩根资产管理投资组合经理Oliver Cox表示,恒指公司推出新的科技创新指数,可推动香港成为亚太地区的科技投资枢纽,认为新指数不止进一步提振区内的科技投资气氛,亦能鼓励新一波创新的科技企业选择来港上市融资。他又说,相关发展会促进恒生指数构成由以往偏向银行和地产企业,转换成科技及新经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