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用品掀抢购潮 屈臣氏集团变阵应对 COO︰每秒都与时间竞赛

撰文: 邝月婷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防疫物资掀起抢购潮,教不少零售商措手不及。全球最大的保健美容零售商——在25个市场拥逾15,700家店舖、长和(0001)旗下零售部门屈臣氏集团,在疫情初期也要迎来口罩争夺战,线上线下急变阵,致力维持各样物资供应稳定。

屈臣氏集团首席营运总监﹙Chief Operating Officer,COO﹚兼屈臣氏(亚洲及欧洲)行政总裁倪文玲接受《香港01》专访时坦言,暂时未知疫情将何时会告一段落,亦不清楚影响有多深远,但集团必需“反应迅速、应变灵活及处事贴地”,才能克服“疫境”,将危机变为机遇。

疫风突然袭港,1月开始,市民便陷入“口罩荒”,口罩及酒精搓手液等防疫用品涌现炒价。倪文玲说疫症突然爆发,各地争相抢购防疫物资,造成供应短缺,加上时值农历新年长假期,增加了采购及物流的难度。她指,集团拥遍布全球的业务互联网,可从各地采购及调配防疫物资,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把握时间。“因为事出突然,我们每一秒都在与时间竞赛,要处理时差问题之余,还要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迅速作出决定!”

倪文玲表示,为满足市民需求,屈臣氏集团运用其遍布全球的业务互联网,从世界 各地采购及调配防疫物资。(受访者提供图片)

口罩轮候系统 高峰时149万人排队

当时集团的货仓员工每天工作至凌晨两点,处理防疫物资。“在这段日子,采购团队也与供应商无时无刻地联络,不断互相更新供货情况,确保防疫物资、粮食、日用品等各样物资能稳定供应。”

其后,为免市民通宵排队,屈臣氏也急变阵,改用网上预购口罩,在2月14日推出《实名制口罩网上轮候系统》,系统在中午时开放登记,在40分钟内3万个名额已满,最高峰轮候人数高达149万人。

系统能容纳到这么多人流,而又未“宕机”,幕后功臣是电子商贸团队 eLab。倪文玲指,团队在短短一星期,运用云端技术创建网站,并加大网站的盛载量,设计一个轮候页面,让顾客取得轮候号码同时,亦知道预计轮候时间,犹如在门店外排队一样。

斥10亿元拓数码转型

经此一“疫”,大部分零售商纷纷锐意加大发展网上业务。倪文玲透露集团早在2012年起,已开始着手数码转型,结合线上及线下(O+O)平台,发展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技术,至今已投资约10亿港元。

她透露,去年集团电子商贸销售额净增长超过30%,而据集团资料分析,同时线上上及线下购物的顾客,比只线上下购物的顾客的消费高2至3倍,他们光顾门市的次数亦多出一倍。“电子商贸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平台,要加强与顾客的连系,线上及线下平台必需无缝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为顾客带来优质的购物体验。”倪文玲说道。

倪文玲称随着客人的要求愈来愈高,他们消费时不只在乎零售品牌的产品及优惠,而是着重品牌带来的购物体验。(受访者提供图片)

另一边厢,屈臣氏集团全球会员数目超过1.38亿,每年更有超过50亿顾客光顾。她指透过分析这些庞大的资料,有助集团了解顾客的购物行为及需要,从而选择产品种类;提供个人化及度身订造的优惠及推广;拣选最佳的店舖地点及规划店舖空间等。

屈臣氏去年9月在深圳设立 TechLab 科技实验室,TechLab内设有无人店舖体验区,可以让客人体验自动支付、无人售货等最新技术。集团更计划今年把云端技术应用到电子商贸上,“是次危机正加速了我们的计划。”而受到疫情影响,集团相信愈来愈多人会比以往更着重健康,故也会进一步发展保健产品业务。

迅速应变才能转危为机

疫情持续多月,对本港经济及零售业造成打击,可是,做生意有危有机。倪文玲深信面对危机时,集团可以从中学习,并展现灵活与韧力,不断进步,总括而言就是管理层必需反应迅速、应变灵活及处事贴地,才能转危为机。

屈臣氏在疫情下亦发掘到“机遇”,其吉祥物“屈仔”,在市民轮候口罩时意外爆红。她称纸袋仔动画“屈仔”是在设计口罩网上轮候系统时诞生,它的任务是陪伴顾客排队轮候进入屈臣氏网站。因“屈仔”相当受顾客欢迎,屈臣氏便在传讯中多加采用,并设计一系列 Whatsapp 贴纸供粉丝与朋友互动,近期更推出一系列“屈仔”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