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中国应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撰文: 文颢宗
出版:更新:

去年中国经济增速创出多年新低,至今年又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打击,旧患新忧夹杂之下,今年中国经济该如何走下去?中银香港(2388)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表示,面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积极推进转型。

受中美贸易战白热化影响,去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至6.1%,成功守住“保六”的目标,却创下近30年新低。以每季GDP的同比增速来看,去年中国经济增长拾级而下,由首季的6.4%增长、第二季的6.2%,逐步滑落至第三季及第四季的6%。

回顾去年中国经济增速创出多年新低,鄂志寰总结指其一大元凶是中美贸易战,“去年中国经济明显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每个季度的GDP增速都出现下行趋势,主要是受外部因素,即贸易战的影响。”她指出,贸易增长向来是内地经济的“三头马车”之一,长此以来贸易增速均较GDP跑赢1至2个百分点,“但受贸易战影响,去年两者关系逆转,贸易对内地经济再无拉动作用。”加上内部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新旧动能切换依然需时,令去年中国经济内外交困。

鄂志寰指,中国经济即使每年经济增速有5%至6%,总量已经相当可观。(罗国辉摄)

鄂志寰指,随中美两国签署首阶段贸易协议,令贸易战有方向性改变,有助减少外在风险。虽然贸易战冲突降温,但今年中国经济又面临新风险,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便难料。

但她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保六”绝非一个非守不可的最后防线,“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来说,即使每年经济增速有5%至6%,总量已经相当可观。”她解释,中央近年不断强调经济要高质量增长,相信若今年经济增长达5.5%至6%,已能为经济转向内需驱动、结构调整提供有利环境。

内外迎大变局 需推进转型

除中美贸易磨擦和新冠肺炎这两大风险外,自2008年环球金融海啸后缠绕不去的种种后遗症,继续成为中国经济的隐患,近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时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之。鄂志寰剖析道,所谓的“变”既有外在因素,亦有中国自身因素。

“首先是全球在金融危机后长期维持低增长,始终追不上危机前增长水平,最终催生了民粹主义、反全球化的思潮,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绝非空穴来风。”她指出,中国在加入世贸(WTO)后,长期是全球化的得益者,一旦全球化出现逆流,对中国的发展格局将是一大变。

鄂志寰认为,中国应改以内需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罗国辉摄)

屈指一数,金融海啸距今已近12载,但鄂志寰指,不仅经济增长无法重回危机前水平,就连各国央行也回不了头,包括近10年全球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环球主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现已缺乏弹药应对下轮衰退,“你看美国去年一缩表,缩了一半就缩不下去,经济受不了,又改成减息周期,货币政策正常化提前结束。”她续称,在除了央行债台高筑,环球企业债务同样达到有史以来新高,全球债务总量达到全球GDP的3倍,等同为下次金融危机埋下隐形炸弹。

外围风起云涌,回首国内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鄂志寰称,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由一个中等规模经济体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一大起来就有新的烦恼,先是经济基数太大难以保持增速,二是政策空间较过往大为缩小,刺激政策的效用已大不如前。”她认为要应对新时代,中国应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改以内需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消费刺激GDP的作用不如投资那么见效,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要一点一点的进行,或许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慢慢去做,途中也一定有阵痛。”其次则是要改善货币政策的传统机制,令货币政策的作用确切流入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