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专访Saint Martins学生,原来名校生的时装生活是这样

撰文: 张荣熹
出版:更新:

为推动时尚业界发展,服饰品牌izzue不时都会联同各大院校合作,举行一系列时装设计比赛,发掘人材,早年就曾两度与清华大学联手举办时装设计比赛,颇为瞩目。而今年更将版本拓展到海外,与顶尖院校Central Saint Martins合作举办比赛,邀请他们的硕士生以“Transform”为主题,用队伍的方式设计服装。而早前胜出队伍更随同MA时装设计课程主任Fabio Piras,一同到北京接受采访,介绍得奖作品之外,也分享她们于Saint Martins的校园生活和见闻。摄影:朱润富

三位得奖学生,左起:Margherita Mazzola、Harriet Claire Cox及Alannah Eileen Copper。
得奖设计。

专访时装界明日之星

今次izzue X Central Saint Martins X PHVLO创意设计比赛,共募集20名CSM MA时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及10名CSM MA时尚传播推广专业的学生参加,以每组3至4人(共11组)的形式进行,之所以用上“Transform”作为比赛主题,除了因为这类机实性服饰,要求到设计者有着非凡的创意外,也不忘提醒他们要有住“以人为本”的初心,再精妙的设计,很多时候都应该能够实用在生活之中,才算得上是优秀的服饰。(但很多年青人却偏执地催化自己,要成为川久保玲、旧时代的Gareth Pugh、或Runway Show状态下的Thom Browne似的......)

而这个由Harriet Claire Cox、Margherita Mazzola和Alannah Eileen Copper构成的三人小组,Harriet修读布料研究专业;Margherita主修女装设计;而Alannah则主打时尚传播Communication。

Harriet:“今次这件参赛作品,我负责物料上的研发,Margherita则负责设计服饰,后期的Lookbook拍摄、图像和文字创作则交由Alannah去主理,让她去为作品讲故事。”明确的分工,再透过团员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体谅,从来都是成功的基石。

作品结构图,极具功能性。

据Margherita透露,作品的原意乃是从折纸工艺Paper Craft出发,将2D纸样模型,制作成3D立体的Wearable服饰:“理念的确是和砌模型一样,乃是将一块接一块的衣块组合上去,自问设计的过程中,‘师兄’Hussein Chalayan及巴西艺术家Lygia Clark过去的经典作品,也给予我们莫大灵感,算是有着明显的解构和至上主义倾向的作品。”

“而整个作品最因难的地方则是控制时间方面,整个比赛由PHVLO主理人Johanna Ho向我们讲解比赛细节到完结,就只有六个星期的时间,本来时间尚算充裕,但期间其实我们各自尚有形形式式的大学功课和Project须要呈交,繁忙的程度,实在可想而知!”

+2
Central Saint Martins校园。
每日仿如战场一般的CSM Studio。

圣马丁之日常

设计如斯精细的作品,期间尚要应付其他各式各样的习作,Central Saint Martins,果真是一个考验严荷的“十八铜人阵”,未知她们的日常校园生活是如何呢?

对于这个问题,三人都不约而同的地说读书生活十分充实,但压力的确不少,这所录取率每年都维持在7%左右的顶尖学府,很多学生都处于同年代中最顶尖的水平,“即使不是天份最高,但勤力程度和毅力也是数一数二啊!”Alannah有感而发地说。

Margherita:“说真的,这里每期学期要做的Project真是很多很多,有时实在叫人身心疲累得透不过气,更不时有学生‘挨唔住’而自动退学。”从她们言谈间也可以发见,CSM特别是MA课程的竞争性实在很大,每一个设计系学生,为了能够进入於伦敦时装周期间举行的极终MA Grad Show,都施展出浑身解数:“为了达成自己的时装梦,所有人都甘愿赴汤渡火似的,而且也别以为那些钟意整天打扮得标奇立异的同学是无心向学呢,他们付出的心血和热诚,每每才是最惊人呢‧‧‧‧‧‧”她们如是说,未知是否正在映射她们的同门大师兄Charles Jeffrey和Matty Bovan呢?

Charles Jeffrey。
Charles Jeffrey Loverboy FW 2018 Tantrum。

而提起Charles Jeffrey,课程主任Fabio Piras当日也有对这位得意门生作出评价:“其实纵观对服装剪裁功力上的拿握,Charles未必是最出色的一个,论对布料的认知或对时装历史或潮流触觉,好些时候他也不是最优秀的一位,但他的成功之处,就是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也乐意接受自己的失败和不断反思当中不足,这种态度对于修读时装设计的学生而言,最为重要。”

三位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也修读不同的学系,却透过今次比赛成为好朋友。
能够进入於伦敦时装周期间举行的MA Grad Show,是意大利人Margherita的一大愿望。

再谈起其他生活状况,三位女生都认同Central Saint Martins是一个增广见闻的好地方,它根本就是一个“联合国”式的校园,Harriet:“就算不计近年愈来愈多的亚洲裔学生,CSM的学生背景和底蕴,本身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大不同。”这个观点的确所言甚是,就以她们这得奖三人组为例,虽然在东方人眼中都划一定性为“洋人”,然而实情Harriet是英国伦敦本土人,Alannah来自苏格兰爱丁堡,而Margherita则是南欧意大利的代表,纵然她们皆是用上英语作沟通,但口音语调却大有不同,思想背景以至时尚观点,自不然大有各异处。

这种文化国藉的多元性,在某些二流学府固然会是有损学生沟通和互动的障碍,但对于Saint Martins这种顶尖院校而言,却是无比珍贵的核心价值,就算大家的背景、身份、国藉皆不同,但只要彼此都有着对时装的爱和执念,就定必能够在课堂上热烈地交流知识;在Studio里通宵达旦地一同打拼;周日携手到东伦敦Brick Lane一带出售自己尚未成名的设计;最终在Grad Show的舞台之中展示自己的创作,相互拥抱和祝福,接受全世界的掌声‧‧‧‧‧‧

纵然时装圈一再被世人描绘到既功利又黑暗,但至少在求学的时代,一齐都是纯真而具朝气,这正是今次访谈里从这位三位Central Saint Martins女同学的言谈与表情之间,深切地流露出来的真善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