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enplease:时势逆流的本地品牌
Heavenplease是个土生土长的香港时装品牌,开设于2012年。两位主理人Yi Chan和Lary Cheung都毕业于理工大学的时装设计系。但二人没有立刻成立自己的时装品牌,Yi在香港版《Marie Claire》做时装编辑,Lary则在男装品牌做时装设计师。在2011年他们开始落手筹备自己的时装品牌,并于2012年推出了第一个秋冬系列。他们的服装结合了二人在艺术、音乐、文化和设计的见解,剪裁利落而优雅,是两位在时装上的结晶品。今回两位主理人跟《一物》分享品牌故事。
O - objecta
Y - Yi Chan
L - Lary Cheung
O:当初怎么会决定成立自家品牌?
Y:我们都是修读时装设计出身的,毕业后大家都是从事时装的工作,但当时我是不想做设计的,更没有想过可以成立自家品牌。打了两年多的工之后我们去了英国和法国旅行,在当地看到有许多有趣的vintage shop和select shop,当时我很迷恋vintage,想到可以把这些元素带回香港,毅然开了一间select shop,开了两年后认为时机成熟了可以尝试推出自己设计的系列,就这样开始了Heavenplease这个品牌。
O:你会怎样形容Heavenplease这个品牌?
Y:我们一直想提出“more than fashion”的理念,希望Heavenplease不只是一个时装品牌,是我们看这个世界的角度。每个系列的灵感都来自于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从不同角度出发,例如文学、音乐和艺术的层面。我们会和客人沟通服饰的概念,希望Heavenplease是一个形容词,希望每个人穿上我们的衣服都表达到Heavenplease的理念。
O:时装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什么东西?
Y:很多时候时装都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觉得它一定和前卫和潮流有关。但时装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生活化的东西,好像是一个流动的布景板。在街上不同的人穿着不同种类的衣服,他们或多或少都利用服装来展示自己的性格,是一个城市的风景之一。
L:现在很多媒体都倾向引导消费者购物,这时期“兴”什么、哪个单品必买,令人觉得时装好像是一个追逐不完的潮流。现在时装的定义偏向单一方向,不像从前是很多不同种类形成一种文化。
O: 你们从一个概念怎样演变成为一个系列的时装?
Y:用2017年的春夏系列来做例子,我们的主题是“The Lost Explorer Limited”,从字面上的意思是“迷失的冒险者”。一开始造这个系列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从概念到实行我们都是一步步去拆解当中的问题。感觉好像在谈恋爱一般,我们会从衣服的图案、剪裁、颜色等等去实践当中的故事。
L:时事都是我们取得灵感的渠道之一,我们造了十季的系列,每一个系列每一件衣服我都会记得。因为每个时期都有激发起灵感的地方,现在很多人都追求“靓”但“靓”是没有定义的,别人穿这样很好看不代表你穿也会好看,追求适合自己的衣服才是正确的。
O:你最享受创作的哪一个过程?
Y:其实创作的过程是十分痛苦的,对于我们来说创作就是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元素加入,就像这一季,在画图的时候可能决定了这件衣服是这样的,但明天可能就会改变决定,会觉得这样不够好,还有改善空间,如果没有一个期限我们可以无止境继续做下去。说到享受可能真的是推出系列那一刻,觉得终于完成可以见街了!会有松一口气的感觉。
O:你们怎样看待本地时装业的前景?
Y:说真的有时候会感到很灰心,早前政府说拨款五亿给本地时装业,但实际上有多少落到我们手上呢?你去深水埗找布然后发现很多布行都关门大吉,有很多实质的制肘和问题都在发生。近年有很多旧时的同学都纷纷脱离了时装行业,转行做一些更容易赚钱的工作,大家好像都对本地时装业没什么信心,但可能我们天生过分乐观,认为在困难中都有继续走下去的理由。有些人经常说:“时势造英雄”或是“英雄造时势”,在最差的环境都可以有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