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滩告急.三】东涌湾:保护河口,也要保护河流
“香港要发展新市镇,往往先考虑泥滩和它附近的农田,因为农田收地较易,而泥滩本来就是平地,用来填海起楼最快。”绿色力量科学及自然护理总监郑睦奇博士说。城市化和河道工程往往蚕食了天然河溪的下游部分,城门河、林村河、大埔河、屯门河等大型河流的天然河口已全部因填海而消失,而流经新市镇的下游河流也会为了预防河水泛滥而改阔、拉直,河流的天然面貌全失。摄:吴炜豪、受访者提供(“泥滩告急”系列之三)
流经东涌新市镇的两条河:东涌河和黄龙坑,黄龙坑的河口变成逸东邨,下游亦已渠道化,当年,政府本来打算把东涌河的河口泥滩(下称东涌湾)也填海建屋,幸好住宅需求没有预想般大,东涌湾一带发展暂缓,后经环团争取,政府放弃在东涌湾填海,并计划于东涌河下游河段兴建河畔公园。郑睦奇表示:“绿色力量知道政府计划发展东涌后,便向政府建议要保护东涌河,当时我们提出四个原则:第一是不可以在河床或河岸有任何土木工程,第二是不可以污染河水,第三是希望保留整个河流流域——即河盆的渗水性,即是不要铺设太多石屎,因为这物料对河流的水文生态影响很大,第四是在河盆、河谷要保留多点植物,因为保留植物就要保留泥土,有泥土就有渗水性。”
东涌新市镇发展早于1990年代开始,现时人口约有八万人。东涌湾不会填海,下游河道又会兴建推广亲水文化的河畔公园,表面看来,东涌湾已获得适当保护,然而据东涌河谷分区计划大纲草图,东涌西毗邻河畔公园附近,预留了不少土地作平整工作,而河流流经的东涌谷部分农地,则会改作低密度住宅。同时,政府正展开东涌新市镇扩展项目,预计计划竣工后,东涌总人口将增至27万人。
东涌河是香港少数由河源至河口皆保留天然地貌的河流,它是本港河源第三高的河流,从凤凰山和大东山流向东涌湾,经历接近1,000米高度,自高山生态系统来到低地的河口生态系统,流经了很多垂直生物分层,令河口的生物非常丰富。东涌湾是成年马蹄蟹(牠有一个正式的中文名叫“鲎”)交配和产卵的地点,年幼马蹄蟹会在泥滩生活数年才回到大海;同时,东涌河是香港淡水鱼物种第二丰富的河流,育有20多种原生淡水鱼类,如北江光唇鱼;稀有和濒危物种卢氏小树蛙、香港瘰螈等,也会在东涌河出没。
郑睦奇强调河流和河口泥滩生态不可分割,“普遍泥滩都有一定流量的河溪注入,它是河流沉积和海洋沉积两个作用都有,所以河流的角色很重要,整个河盆系统也很重要,我们要由源头开始保护,因为湾的质素由河决定,如果河流流下来的全是禽畜废料、污水、洗衫水,这个湾会变成怎样?一定十分肮脏。”
“相反,如果失去了泥滩,保留河流也没有意思,因为很多生物其实是在河流与河口来来回回的,如鳝会沿着河流走到山上,有些鱼会在河口繁殖,长大后游回上游。河口的养分较高,又较平静,有一些红树,多一些微生境,所以较多食物,有些海洋鱼类也是在河口产卵和度过幼年期,长大才游出海,最明显就是马蹄蟹,牠们不会游上东涌河,但河流的水质会影响牠,如果河水太脏,或牠在泥滩里的食物死了,牠们也会死。”“不少人会来东涌湾掘蚬,蚬会过滤水中的营养,如果河流流下来的全是化学物,还有蚬给你掘吗?”
“河流和河口泥滩要有完整的生态才有良好水质;但要有良好水质才能维持生态,两个因素互为依赖,难以抽离。”“河流和河口泥滩没有自然生态和水质恶劣的后果是河道的水变黑发臭,污染泳滩和海产。”
如果失去了泥滩,保留河流也没有意思,因为很多生物其实是在河流与河口来来回回的,如鳝会沿着河流走到山上,有些鱼会在河口繁殖,长大后游回上游。
访问当日,我们经石门甲沿村落小路走到新市镇的河流渠道化的位置,再来到东涌河河口。流经石门甲的河溪仍是天然面貌,郑睦奇说,东涌河的特色是短和斜,河流搬运大石的能力很高,但河的另一个特色是两边很多树,他估计是村民特意把树留下来巩固河道。“从前村民觉得流经村落的河水是用来饮、用来洗衣服的,会有保护水资源的想法。”但河流行经的河岸,已渐渐由农田或天然泥地变成愈来愈多铺上混凝土的地面,雨水无法渗进泥土,只好铺设雨水渠把水排进河里。
郑睦奇指着河溪旁的雨水渠排放口,“你有没有看见这里的水特别灰黑?”“农地变成房屋,土地不再渗水,如果你养狗、洗车等等,所有污水也会直接经雨水渠流入河里。从前污水落入泥地也不是太好,但泥地的生物丰富很多,有很多植物,净污能力较高。”河岸更严重的污染问题来自露天仓地,最近不足一年,东涌谷分区计划大纲图内,已有五项临时货仓申请,河岸两旁还不时看见泥头堆积,雨水经货仓和泥头再流进河里,十分影响河流水质。
经乡村小路来到东涌新市镇一带,学校与屋邨旁的河道是拉直了的人工渠道,不时见垃圾在河里浮沉。郑睦奇说:“石屎河道可以容纳什么生物?这些渠道化的河道的功用是排水,当然要排得又多又快,多就整阔、整深,快就拉直,河流表面不可以太粗糙,所以用石屎面。天然河溪有很多植物,很多微生境。”渠道化后的河不似河,河流也无法依靠河道植物和河底泥土来净化某个数量的污染物,“污水只能依靠水里的细菌来处理,处理的方式很不同,是把水变黑、变臭,而它的外表是渠不是河,变成一个大家心安理得去污染的地方。”
“所以把河变渠不止是漂不漂亮,而是河流的功能改变了,大家对河流的看法与文化也改变了。”郑睦奇怀疑,即使日后这里变成河畔公园,大家真是愿意在一条渠的两旁亲亲河水吗?
“沙田城门河(其实是窄长的海域)是个教训,政府花费数以亿计的公帑,历时十多年,动用数个部门,才‘改善’城门河水质,如此浩大人力物力得出的水质还不及由自然力量主理水质的东涌河和东涌湾,那么,为什么要破坏东涌河和东涌湾的生态,然后又再补救?况且能补救的真是太少,大部分都会永远失去!”
沿着河流走到东涌湾,眼前是缆车与飞机,旁边是一幢幢住宅,一切景象都告诉你:东涌正在发展,幸好东涌湾仍有一大片红树林,一大片天然泥滩,不时有学生来这里考察,也不时有人来这里掘蚬。郑睦奇说,这里是全港木榄生长得最漂亮的地方,而海漆会在春天转成一片红、一片黄,非常漂亮。幸好东涌最初发展时,住宅需求还未来到东涌湾。
除了东涌湾,还有这些泥滩的故事:
上文刊载于第97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月29日)《泥滩告急》。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1月29日(星期一)出版的第97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