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委会改革】通往地狱的路总是用美好意图铺成
推动一个政策,要有各方相关群组的人士认同,共同磋商以达成共识,才能推动政策的制订,并得各方支持。 今天的条例草案,连基本的共识也未达到就要急急脚放上立法会通过,其实也是对医生不尊重的做法。 先搁置草案,再进行讨论,有共识时,再于下个立法会会期放上大会讨论, 届时相信政府会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通过条例草案,令病人权益组织代表加入医委会。
上星期我在博评的版面谈过,反对现有医委会改组方案,其实是建基于信任问题,多于反对组成架构本身。说加入病人权益组织或消委会代表本身,其实没人反对,只是比例上,医生界别认为应该维持直选医生代表与委任成员代表,1比1的比例,跟立法会主流派别所持意见不同。如果说医生以民粹的操作,主导一切关于医委会改组讨论,未免太过,也不符现实!
医学界担心的最大危机
在这一年前,我跟不少医生谈过,他们认为对医护界别最大的危机,就是引入不及格的医生来源(人所周知,就是引入中国大陆的医生来港执业)。当然有人会质疑,现时的医委会由医生主导,令保护主义处于讨论上风,有质素的医生无法来港执业。早年的报纸报道,就质疑执业试“连医学院院长”都未必考到,指执业试过严过深。当然,医委会也就此改制,将执业试举办次数由一年一次,加到一年两次,让应考者增加报考机会。当然,这个做法的透明度未必太大改善,但确实也是在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之中,一方面可以确保执业医生的质素,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应考者的应考机会,减低应考者压力。
医生作为医疗系统的前线工作者之一,确保执业医生质素,同时是保障香港人所接受的医疗服务水准。不少医生担心,在新条例之下,“医管局代表拥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向医委会申请在香港有限度注册,以便这些医生能在有关机构进行教学、研究或临床工作”的注册有效期,会由1年,放宽至3年,再加上医委会医生直选代表之比例降低,有更大机会回应公众要求,加快放宽执业试要求和增加其他国家之医学院符合特定认可资格(扩大至英联邦体制以外),从而加快输入外地医生(尤其是在执业试及格率偏低的中国医生),造成更大的医疗质素危机。
特首委任的问题根源
对这方面的讨论,高永文一方面强调,条例不是为输入中国医生而设;另一方面则强调,中国医生质素没问题。其实有点无私显见私。这样的对答,再加上条例的制订目标,以及张宇人一开初推动医委会改革的目标,也开宗名义要求加快引进外地医生,令医生界别和公众感到不安。不是民粹不民粹的问题,而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破裂,导致政府“郑子诚化”,每个政策不论好坏,背后都存有不可告人的阴谋。政策好坏,根本不再可能存在公众讨论之中,只会变成蓝黄之对立,反对一方继续被指摘,为“破坏梁振英施政的黑手”,再将其无限推演至反中乱港。相信过多一段时间,爱X力那些政权打手就会现身立法会外的集会场地,与集会人士互相指骂。健康讨论是谁破坏的?比起脸书,似乎政权打手,更需负起讨论标签化、劣质化的责任。
再者,“特首委任”是否纯限于名义之问题,梁会认为只要那些成员是由选举选出,梁振英就必须要委任他们,没权否决。对的,根据过往行政惯例,行政长官的委任的礼节式委任,只是“橡皮图章”,不能否决。然而,在今天的政治现实之中,你会信任梁振英政府不会用尽权力吗?这个可能本质是一个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问题,但根据这几年的往绩,我很难相信行政长官会对权力自我设限,避免滥用权力,或被公众认为他有用尽权力之嫌。
病人权益组织之定义,政府于5月23日呈交予立法会的文件列出了四大项条件:该机构须是注册社团或公司、该机构须被具公信力的与病人有关的网络认可、该机构须代表病人权益、该机构须在运作中。可是,最终如有机构未符合全数四个条件,“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可根据个别情况作出考虑”。即是,最终的定义决定权,其实也在由特首委任的政治问责官员之手中。病人权益组织之定义,其实应交由独立的小组,由医学会、社福机构、社区组织、历史较久的病人权益组织代表共同评审,有关组织是否合符标准,而不是由政治问责官员决定。“龙门自己人,球证又是自己人”的情况下,如何可以令医生界别和公众放心?
推动一个政策,要有各方相关群组的人士认同,共同磋商以达成共识,才能推动政策的制订,并得各方支持。今天的条例草案,连基本的共识也未达到就要急急脚放上立法会通过,其实也是对医生不尊重的做法。先搁置草案,再进行讨论,有共识时,再于下个立法会会期放上大会讨论,届时相信政府会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通过条例草案,令病人权益组织代表加入医委会。
医生也应该反思
当然,医生一方也要反思,为何今次讨论会被视作要维护“医医相卫”的环境才出来反对草案。无他的,只是有些医生平日不问制度问题,对民主制度、特首管治毫不作声,只顾揾钱,到今年因为行业利益受损才挺身而出,“食相”确实有点难看。今天不少对医生有微言的声音,也是部分医生咎由自取。要令公众改观,有心有力、真心支持改革的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恐怕要再加一把劲,才能扭转局面了。
通往地狱的路,总是用美好意图铺成。历史不断重复,糖衣包装的里面,可能是毒药,而不是糖果。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