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四个青年夹租记:有一生都要做租屋族的心理准备
撰文: 何洁泓
出版:更新:
这四个青年的生活处境,反映了不少租楼族的状况:每两年搬一次、人工追不上租金、累积不到太多个人物品、不敢买太好的家具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间屋摆唔摆得落。
她们夹租两年半,望住楼价和租金不断升,再算算自己微薄的人工,每月扣除学债欠款、交租、搭车、食饭,所剩无几。阿莹说:“有望过其他租盘,根本没可能负担到自己搬出来。除了夹租,别无他选。”
她们的第一站是深水埗一间300呎唐楼,环境恶劣,墙身不断漏水,分契楼的隔音很差,因此四人对隔离屋何时起床、何时下班、煮什么菜、吵什么闹,都一清二楚。她们第二站来到同区500呎洋楼,租金13000港元,相较之下是个“安乐窝”。然而随著每两年更新租约、很多大单位已纷纷㓥成㓥房,这种“短暂的安稳”,没人知道能维持至何时。
佩妍自言她们已是幸运,四个人一齐赚钱,可以找较好的地方,想像不了基层家庭,在真的没办法的情况下如何能有严尊地在香港生活。在旧区工作的衰ling形容基层家庭处于“高度流动性”、“极之漂泊”的状态,“每次见到他们的行装都很细,全都是胶柜,方便你可以随时搬走。”在她看来,虽然㓥房、板间房都是不适切居所,但至少基层市民还勉强可以负担,然而“现在很多发展、重建 ,连这些旧屋都杀掉。”
对于将来,衰ling是这样想的,“和这班人一起漂泊流离,不停租楼,然后看著租务市场不停贵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