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族裔】学历和能力都无法触碰的玻璃天花
撰文: 陈韵如
出版:更新:
“有一名少数族裔,电话应征一直顺利,雇主一见面发现应征者的肤色不同,就指中文书写能力是工作岗位必然需要的条件。”
不论是希望成为英文科老师的他,还是应征搬货工作的他,都被这种理由拒绝在机会之外。
拥有高学历与“出人头地”之间未必成等号。少数族裔揾工艰难,调查发现,拥有大专学历的少数族裔失业率达4成半。今年,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梁旭明,与“天主教劳工牧民中心”进行问卷调查,指中六学历求职失业率超出6成。低而学历的一群,在应征保安、运输及饮食业时较常碰壁。不少人投身建造业,纾缓整体失业率。
香港少数族裔人口占8%,白人属高薪厚职,月入中位数超过$50000,同为少数族裔的尼泊尔及巴基斯坦等族群则活在不同的世界。
照片中的Golden先生任职外卖速递车手,他和朋友一直徘徊在跟车、地盘工人、保安、速递的工种之间。不少南亚裔人当上外卖车手,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喜欢,只是选择太少。
或许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文书写能力”在不同工作岗位的必然性。也许我们需要的,是在“日常”中提高敏感度,察觉到什么是“工作需要的能力”,什么是以肤色作基础的“筛选”。即使青年埋首苦读,长大后却因雇主“图个方便”而拒绝聘用。这种因种族而被禁止获得机会的宿命,在标榜多元的香港社会中默默潜藏。
报告建议政府善用拨款加强社福机构对少数族裔的就业支援。调查数字反映少数族裔求职时有 40% 靠朋友介绍,只有12.1%曾使用劳工署就业服务,因此团体建议劳工处聘用能掌握少数族裔语言的招聘主任,让支援变得更为有效。
我们都懂一张“沙纸”并非大展雄图的保证,但起码,让每个大专毕业生都获得一张基本的“入场券”。
Photo Credit / 吴炜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