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人的小宇宙──社运被捕者照片展 跟狱中青年们的对话
本打算安安静静看看照片中的面孔。甫步入展览空间,就有声音打扰和谐,一个阿伯扰攘在我旁看著照片,初时蒙蒙眼,越凑越近,对焦后他发现是何洁泓。他自言自语“哦,佢都参与过码头工运嘛!”没听出甚么特别意思,怎料接著的一句“出来献世啦……”。就令我顿觉,啊原来还是这样。
《13+3》展览由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主办,设于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除了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因为反新界东北拨款示威而被判入狱的13人以及差不多在同期被判刑的双学三子,策展人还鼓励观者用纸条留言,贴在墙上。就像在狱外的现实中与被囚者作虚拟的对话。
展览介绍这样说:“这是一个布展未完成的展览,这里有笔,有报事贴,希望你可以把想对16位良心犯讲的话,或者你们拍过的相关相片回应,直接贴在墙上的空位,我们会记录好,交给他们。”
策展人摄影师戴毅龙一直关注社会运动,作品主题著重于社运议题。他认为没有能离开社会的艺术。《13+3》展览没有过多要去探索或反省的主题,艺术的作用很直接就是让观众公众关注事件。展览分成上下两层部分,上层展出被捕者的公、私照片,希望前来的观众能够运用展览的空白空间,一同参与,以留言建起一个围绕13+3的世界。下层就是社运艺术家对公共议题的呈现。
舆论就是大观园。在网上再翻看有关被捕者的新闻,滑到下面的留言区总是让人战战兢兢。
其中有个留言这样写:
“应细心思考你[关心和在乎的价値]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分裂国家和破坏社会安定是什么鸟样儿的价値?你认真要搞清楚,最好把以前一切推倒,包括事物认知,人脉连系,和崇拜偶像,都要重新从不同角度认识过,否则必然前途似咁!”
有时候香港就是个平行世界
这班抗争者由始至终备受争议。展览的简介写著一句“这是一个关于他们的艺术展。”照片中的他们,除了站在运动现场面对群众、抑或是警察;还有辛劳过后在沙发盖著被子的倦容、手机拍下食档几碗“面食”,家庭照,密集的房间。这班青年过去好些年,从课室、桌前、梳化,大概都是一样的苦困日常中,一路走到如今各自身处的囚室。当中很多青春的面孔已开始步入三十年华。要做个成功商人赚大钱理论上已经太迟。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行动,在被认为是“什么鸟样儿”的价值中前行。被公共镜头聚焦之余,每天活在正常秩序之中。
庭上的聆讯,律政司强调他们“毫无悔意”、“不是诚心悔改”;何洁泓就表明“我是不会有悔意的”,“与无权者共同反抗,于我是无比正确的事”。
这样的一班人,在上一代建立的稳定上扬的香港,很顺利会被理解为“阻住地球转”没出路的“废人”。的确,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是难以理解的。然而,青年、老后生存问题延时炸弹在当下浮现,燃引线的声响还未传到耳边。很多人就能站在一个“正常”世界带著各类目光观看这个重叠的平行香港。
在庭上;在街上;在网上,还是这样。
这样一个展览,未必饶有趣味,因著过去数个月大家对被捕者的反省与激动,来到此刻再度消化这些影像虽然几近尴尬,但从各式各样(线上线下有声无声)留言语句却照出现世的价值对峙。
有时会去尝试理解“加油、谢谢!”和“不务正业、破坏社会安定”之间的隔阂是什么。只会觉得,如果香港真如人口中的安定,就不会有这样的两个完全迥异的世界;那么多不被接受的人被逼站在一起被当成freakshow般观看。
如果大家都确实是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也许这个展览就不会出现。
13+3 Photo Exhibition日期:2017年11月8-20日时间:12:00 - 20:00场地: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 L0 及 L1 艺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