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公务员?►69%大学生想入政府被批短视 90后:至少饿你唔死

撰文: 卢君朗
出版:更新:

去年11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媒体及社会传播课程,访问799名大学生,当中约七成表示有意投身公务员行列。从前,公务员被形容为“铁饭碗”,薪高粮准。今日却经常与“无作为”、“无野心”、“无志向”等形容词扣连一起,因此不少公司的HR会在面试前讲明:“我们一般很少考虑政府工经验。”
纵然如此,公务员依然是不少大学生的选择。Makens经历运动教练和社工梦想破灭后,一心投考公务员。过去数年,他报考过警察、海关和入境处等纪律部队。提及自己与其他大学生投考公务员的趋势,Makens表示,青年投考公务员,并不只是追求稳定的职业生涯,而是公务员的薪酬的确比私人市场的职业更高:“好多人毕业后根本没有选择。没有一门专业技能,就只有找万二、万三的文职,不见出头天。对他们而言,政府工起薪点是最大吸引力。”

警察招募日,吸引大量青年投考。(资料图片/潘颖诗摄)

大学生毕业起薪点低 “挨4、5年都不到两万元!”

“有朋友大学毕业,在大集团任文职工作,起薪点只有万多元,与普遍文职相差无几。”Makens说。愈大规模,愈出名的公司开价愈低,对大学毕业生愈刻薄。不过小型企业也不遑多让,许多工作量都很大,随时一人分饰多角,就算薪酬较高,也不过是多一、两千元。

“所以身边好多朋友考纪律部队,考虑的都不是工时、工种等等条件,而只是考虑收入与加薪幅度。甚至有些人应征合约制非公务员职位,其实明知道要是日后转工,老板不会考虑这经验,但因为无得拣。即使是合约制,起码有$16,000就是$16,000,起薪点较高就是较高。”

上集内容:我爱公务员?►睹昔日教练天桥摆档 悟兴趣不能糊口:有钱才有梦

Makens身边起码有三四个朋友,加上他自己,也是有意或曾经报考公务员的一份子(卢君朗摄)

或许有人认为现在青年短视,无大志。却不能否认这现象背后,其实反映私人市场薪金对青年吸引力不足,Makens有点绝望的说:“若非有一技所长,并投身该行的人,有不少都是找起薪点一万三左右的文职工作,挨4、5年也只能升到一万六,顶薪还不到两万元。”

根据政府统计署人口普查及中期人口统计资料,1995年大学生入息中位数是$16,371。20多年来物价大幅攀升,楼价更以倍数方式增长,大学生入息却不升反跌,直到2016年,中位数仅有$13,916。

作为当中的一个例子,Makens认为以今时今日生活而言,$17,000才是比较合理的大学生起薪点。现在他做销售,底薪加上佣金,平均月入正是$17,000上下。对他而言其实也不是一个理想的数目,而仅仅是一个合理的起步点:“若要帮忙养家,这月薪只是勉强够用。仍然无法考虑自己成家立室,甚至置业。”

Makens认为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不足,是大量青年投考公务员的主因。(卢君朗摄)

就业市场倾斜 大学生毕业冇得拣

多次强调“无得拣”,并不单是指收入。在工种上,香港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不多。Makens估计10个朋友当中,约有3,4人考公务员。听起来不多,但实际上不少在职的朋友,不论是做文职、银行Teller,包括他自己,未来都打算考公务员。身边不考政府工的人,本身大多都有专业资格,收入相对可观,并打算在该行业继续发展的人。

Makens觉得政府只重视部分人材,导致出现大批大学生投考公务员的问题:“香港学科与工种关系不大,以致为兴趣选科的人,最后找不到相关的工作。在外国,不一定要读商科才叫有前途,例如读务农也有衔接机会。政府无规划,导致整个就业市场与学科都好倾斜,现在好多人读商科,出到来满街都是BBA毕业生。在其他领域有学术追求的,有多少人能满足生活需要,同时能兼顾学术?相反,部份些科目要读好多知识,到找工作时,却发现其实需要更多经验、实践、实习。”

Markens亦曾数次投考纪律部队(资料图片)

对于这倾斜的结构,他充满了不忿:“我认识很多朋友,读书时成绩很好,处事成熟。见他们出来社会,还是得做些好容易被取代的工作。比较好的,例如做银行,薪水会高点,否则在私人公司做的,都与市价差不多。”他续道,既然要做与兴趣无关的工作,为何不选择薪水、福利较好的公职人员?

Makens想像,即使当初选择做政府工,或许生活都不会有太大改变:“一样是返工放工,比现在更似打工仔,更有规律。政府工其实就是循规蹈矩,要像学生一样乖巧。漫无目的,不知道自己可做什么,甚至会怀疑工作的意义。每日出现在Office,听候差遣。”可是Makens依然会坚持选择做公务员:“做公务员不会发达,但不会饿死。”他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