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跑记】人生首场“30+”比赛 认真你就输了

撰文: 区嘉俊
出版:更新:

“因为持续跑步,像我这样的人也累积自信。”愈长距离的比赛,愈需要累积,天资占的比例愈少。这次32.195公里,让我向前跨出一步,也证明“累积”是如何重要。

精美奖牌是街马特色,今届的(右)比上届(左)更有香港风情。(笔者提供)

说来惭愧,我跑过很多次半马拉松,但一次马拉松都未跑过。今次“香港街马@九龙”的32.195公里,不但打破个人最长比赛距离纪录,更是工作一部分——今次我们不但有记者采访、有我落场去跑,更有摄影记者为跑手拍照。这方面花的功夫可不少,先是我与摄影师早一星期视察场地,看看在哪个位置拍摄,既不阻碍大家跑步,又能拍摄更多跑者的英姿,更要有清晰美丽的背景;至于公司幕后同事,就要设计当日工作流程、准备所需物资,一行十多人既有各自的分工,又不至混乱;摄影师背后的图片编辑更是肩负惊人工作量,收到摄影师拍摄的超过7000张图片后,先要按时段分好档案,再筛选照片,然后裁相、执相,即日推出图辑,所以,每张图片都充满大家的努力,在此我们也感谢主办单位协助。

感激负责举横额的工作人员!跑友们想知有否“中枪”,去看图辑啦!

【全城街马.找自己】01帮你影靓相 广传跑友:下载App揾番自己

至于比赛过程,跑友们今天在各个网上群组激烈讨论,我也说说亲身经历吧!街马赛道挤迫不是新鲜事,上届我跑半马,停了5次、每次大约3分钟。今年我在最后一组出发,早已抱着LSD心态应战。起步后的3公里,的确像行年宵,只能用每公里7分钟以上的步速去跑。今届不用跑上行人天桥,少了最挤迫的樽颈位,但登上观塘绕道后,在水站前还是停足1分钟。有跑友说有的水站没水供应,幸好我没遇上,只见工作人员忙到擡不起头,仍殷勤地向我递上水杯,这点我是挺感动的。

隧道水泄不通 深知破3无望

观塘绕道上,身边有许多跑手,而且赛道狭窄、路面倾斜,维持每公里5分半钟的步速已属难得。当时我心想:“用这速度跑已算不错,说不定能在3小时内完成?”可惜,去到旧机场隧道,已知“破3”无望。隧道窄得只容许两名跑手并肩,还要担心绊到对面线回程的跑友;加上九龙城区上落斜不断,斜路后又走回狭窄的隧道。只见对面线塞到水泄不通,幸好我避过这情况;再次回到观塘绕道时,我知3小时内完走无望,所以心情更轻松。

赛前大会称打气团队集中在九龙城区,我却只看到零星打气团和跑手家属。要追求成绩,街马并非首选,但过往人强马壮、种类繁多又亲切热情的打气团是冠绝全港,今次却不见影,这点是失色了,亦令我失望。

我们严选近千张照片并上载到“01影像”,只要下载我们的手机应用程式便找到。(香港01摄)

水站的鱼蛋马拉糕最难忘

回程途中,我近乎尝尽补给站的食物,例如能量啫哩、朱古力、盐糖、香蕉,还有热腾腾的鱼蛋和马拉糕,特别是我赛前一晩才发现家中没有盐糖,恐防抽筋,幸好赛道的补给品应有尽有。特别难忘的当然是第29公里的水站,不少跑手停下来,边吃鱼蛋马拉松边倾谈,贪吃的笔者也是其中一员。不过,要是大会提供运动饮料就更完美了。

最终,笔者抱着胀胀的肚子跑到终点。要评价这比赛,大家视作长课训练或玩乐就好,不要以刷PB为目标,否则只会辛苦自己,又错过它值得欣赏的地方。

秉承“接龙”概念,跑手接龙将集合各路跑步手,并会定期举行跑步活动,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连结起来!如果你也热爱跑步,欢迎一齐来跑出生活平衡点!即加入跑手接龙Facebook群组

区嘉俊,Maverick,童年志愿是专栏作者,长大后却遗忘志愿,在银行工作。热爱拳击,所以跑步练气,愈跑愈爱。机缘巧合下,成立了跑团和当上体育记者,在香港01负责长跑专题。

Instagram : maverick_au

跑记日常

上星期烧烤,今星期用生蚝和打边炉迎接2017年。(笔者提供)
星期二指定动作——冲圈。(笔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