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龙25】幕后跑手 让截肢者再度起跑
跑步是运动,也是连结。透过跑步,我们认识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个故事。于是,《香港01》忽发奇想,何不把访问用接龙的方式,将大家连结起来?逢星期日出现在“跑手接龙”的受访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每个故事,记者整理访问资料后,会以受访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在这个充满未知数的连结里,你会成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吗?今天第25期,承接上一期截肢跑手Ki,今期是把“刀片脚”引进香港的杜sir。
2012年,刀片跑手比斯托利斯在伦敦奥运与一众跑手竞赛,他让世人知道,凭着努力和刀片义肢(刀片脚),失去两腿也能踏足世界舞台。
我是跑者,也是义肢矫形师。2007年,我引入这款刀片脚到香港,并寻找适合刀片脚的跑者。当年的截肢者比较隐闭,爱穿长裤遮掩他们截了肢的双腿,要找出适合刀片脚的跑者并不容易,即使遇到截肢者,也要考虑他们的性格和状况。性格文静的,不喜欢跑步;热爱运动的,也要考虑残肢状况是否足以支撑跑步,例如残肢皮肤状态不佳,便很容易受伤流血。
伙截肢跑手战毅行者
香港第一个刀片跑手是人称冯sir的冯锦雄,这狂人在智利沙漠完成250公里“超马”,兼夺得队际冠军。为了了解刀片跑手,我开始跟随截肢者跑步,最初我对跑步无甚认识,他们跑多久多远,我便伴在左右。当刀片脚出现问题,便立刻研究和调教。某天冯锦雄邀请我一起跑半马拉松,我一口答应,心想:“我10公里用1小时完成,半马大约2小时完成吧。”没想到半马比10公里辛苦多了,我用2小时45分钟才完成,我本来打算当冯锦雄的陪跑员,他却比我快30分钟,实在惭愧。
经历半马一役,冯锦雄邀请我组队参加毅行者。汲取上次经历,不想成为负累的我准备十足,每隔一天便跑15公里。我渐渐爱上跑步,因为在单调和重复的步伐中找到平静。40岁将至,生活愈来愈像长跑,这年纪要懂得分配力量和时间,知道何时该收丶何时该放,不能再像年轻时任性地冲。
有朋友感谢我把刀片脚引进香港,让截肢者重拾跑步乐趣。其实这是“Give and Take”,因为在这过程中我也得到快乐。记得在球场上为一个女孩装上刀片脚,看着她的表情由紧张转为快乐,我不禁会心微笑。虽然我帮助她的时间很短,但看她像雏鸟学懂飞,这快乐非笔墨能形容。
秉承“接龙”概念,跑手接龙将集合各路跑步手,并会定期举行跑步活动,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连结起来!如果你也热爱跑步,欢迎一齐来跑出生活平衡点!即加入跑手接龙Facebook群组
【跑手接龙】每个跑手都是故事 就从01开始
透过跑步,我们认识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个故事,既然如此,何不把访问用接龙的方式,将大家连结起来?游戏就从《香港01》开始……(按此观看所有“跑手接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