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人志】癌症康复者Sam 跑步拯救他的人生

撰文: 陈子生
出版:更新:

跑步有何意义?健康、挑战自己、或是只是一个嗜好?
“若然没有跑步,我相信自己已经不存在。”对阿Sam而言,跑步是救药,救了他本要在病床度过的下半生。
摄影:余俊亮

(余俊亮摄)

Sam是癌症康复者,2010年确诊鼻咽癌,痊愈后一年后发现扩散至骨,需接受电疗及化疗。本以为治疗后雨过天晴,但后遗症严重影响他的生活。

“记得完成整个治疗后,腰痛问题一直缠绕着我,但医生只说这是后遗症。当时我问医生有否机会做运动令其‘断尾’,他答我有可能的,故我抱住一试无仿的心态开始了跑步。”

“初初跑几十公尺就感到晕昡,但仍坚持行至气顺再跑,之后慢慢增加跑量,结果到2013年,我参加了人生第一个半马。”

(余俊亮摄)

当时家人朋友知道后,纷纷质疑Sam的决定,认为他难以完成比赛,又疑惑他为何不报名参加难度较低的10公里赛事。

“但我觉得,若然自己不能完成比赛,可以中途选择上车,那么不如尝试一个途程较长的赛事。”结果Sam用了少于2小时50分完成赛事,取得证书。对他来说,这张证书是一种认同,恍如跟他说自己仍有能力。

(余俊亮摄)

为何说跑步拯救了Sam?他不讳言,情绪最低落的时期并不是得悉患病或治疗的时候,反而是治疗后带来的腰痛问题。

“当时我痛得只能坐直10分钟,之后就一定要躺下。我知道,若然不根治这个问题,很大机会被折磨至患上精神病。我实在不能接受自己只能睡在床上度过余生,成为身边人的负累。”Sam的尊严逼使他开始跑步以锻炼肌肉,一跑就7、8年,腰痛问题亦迎刃而解。

“可以这样说,没有跑步我相信自己已死掉。我真的难以接受自己该种情况(只能睡在床上度过余生),跑步正正确认自己仍有能力生存下去。跑步虽不是我最喜欢的事,却是我坚持要做的事。”

(余俊亮摄)
(余俊亮摄)

现时Sam的左眼视力只剩六成,运动时亦有机会出现心率太高的问题,故他的目标并不是打破个人纪录,而是一直跑下去。

“以我现时的身体状况,若然太执着于时间,冲得太快,可能我又要再次躺在病床上,余生也难以重返运动场。若要说目标,我只希望自己能一直跑下去,跑到八十岁。虽然我坚持跑步,但一定不会勉强自己。”

(余俊亮摄)

运动对许多人而言,可能只是消遣;但对Sam来说,跑步令他找回生存价值,重新了解自己。因为跑步,他终能重返绿茵场;因为跑步,他终能像正常人般生活。

今个星期日(23日), Sam将会首次出战由NGO组织“跑去你屋企”举办的“跑去环岛手拖手2018”。“环岛手拖手”是一个筹款慈善接力跑活动,由中环爱丁堡广场,向港岛东面起跑,沿港岛主要沿岸街道及山路,环绕港岛接力跑一圈,全程约50公里。过程中展能跑手会与企业跑手“手牵手”一同体验跑步旅程,推动“共融、共赏、共创”精神,并藉活动为一众有需要人士筹款,惠泽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