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跑记】320公里接力赛实测 体验香港未发售的极轻跑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趟由香港飞到美国接力走320公里的比赛。Hood To Coast赛道总距离是我接触过最长的,路况很独特,这次旅程由俄勒冈州波特兰开始。
某夜,收到短讯“你有没有美国签证”?告诉公关拥有签证,就为美国之旅揭开序幕,也是我第1次参加总共320公里(199英里)的12人接力赛“Hood To Coast”。
Hood To Coast由1982年首次在俄勒冈州举办,延续至今。这趟旅程从香港出发,飞到西雅图,再转机到波特兰(Portland)。该处与香港时差15小时,所以到达美国第一件事,是适应时差。安顿过后,我们获邀参观俄勒冈大学和Nike总部。一名体育记者走入Nike总部实属难得,更难得是在总部内400米田径场上,获赠两对未公开发售的跑鞋,分别是Zoom Fly Flyknit和Vaporfly 4% Flyknit。左手拿着Zoom Fly Flyknit,右手拿着Vaporfly 4% Flyknit,负责撰写01测试的我忽发奇想,何不在接下来的320公里接力赛中,测试它们实力?
Hood To Coast总共分成36棒,距离由6.12至12.6公里不等,12名队员每人负责3棒,我负责的棒次总距离排第3和难度排第2。常言道“比赛要穿惯用的装备”,所以初踏美国赛道,以稳妥为重,故穿上香港带去的Pegasus 35 Turbo起跑。不过,香港湿热的夏天,不利长跑。我不太肯定自己剩下全盛时期多少成功力,只能心存疑问,走我的第1棒。
这条8.6公里的赛道,两旁不准汽车驶过,也不像香港跑道挤满人,前后皆没有跑手是常事。天气凉快,我超越了14名跑手和被3名跑手超越,平均配速为每公里4分钟36秒,明显比上个赛季慢。到达接棒区,我把接力手带交给队友后慢慢步回私家车,用湿纸巾抹汗和更换衣服,便坐车到下一接棒区。只能抹汗、不能洗澡,两日一夜只能在车上休息,正是这场比赛独特之处。
当地温差很大,下午摄氏20多度,晚上接近0度。我在车上睡完又醒,醒完又睡,跑第二棒已是10小时后的事。到了凌晨,听说3名队友走第2棒时都抽筋,加上人在电讯网络都没有的寒冷深山,更不敢掉以轻心。穿上羽绒背心和手持暖手包,才敢穿上Zoom Fly Flyknit,在山林起步。
脚上的Zoom Fly Flyknit,是我首穿的系列。它中底内藏全脚掌长的铲型碳纤维板,鞋面改用织出来的Flyknit,鞋底运用Nike React技术。我穿它测试8公里的碎石下坡路,这一棒道路漆黑一片,两旁没有街灯照明,只能靠头灯和间中路过车辆的灯光。我本是喜欢下坡的跑手,可是头灯照不到脚下凹凸不平的碎石路,实在不敢放尽,要留力预防扭伤。摆手也不能只往前后,间中要用越野跑的摆手方法。我用5分钟4秒的配速走完第二棒,虽不是疾走,经验却很难得,包括吸入鼻腔的一粒粒细沙。
由于碎石下坡路未能把Zoom Fly Flyknit测试得彻底,所以回港后再在跑马地马场跑完一圈又一圈。感想是非常轻,跑时会感到它把你微微向前推,中掌位置很贴脚。有趣是穿来走路并不舒服,只因它很窄身,且步行时有往前倾的弹力。
Zoom Fly Flyknit绝对是设计来跑的鞋,无论是10公里,还是马拉松都适宜。这篇文章虽告一段落,但故事未完,下一篇跑记有最后一棒情况,几及Nike最新王牌跑鞋Vaporfly 4% Flyknit的测试感想。
Facebook专页 : 卖文说跑
秉承“接龙”概念,跑手接龙将集合各路跑步手,并会定期举行跑步活动,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连结起来!如果你也热爱跑步,欢迎一齐来跑出生活平衡点!即加入跑手接龙Facebook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