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龙16】高材生跑手.既练跑步 也读跑步
跑步是运动,也是连结。透过跑步,我们认识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个故事。于是,《香港01》忽发奇想,何不把访问用接龙的方式,将大家连结起来?逢星期日出现在“跑手接龙”的受访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每个故事,记者整理访问资料后,会以受访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在这个充满未知数的连结里,你会成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吗?今天第16期,承接上一期主角、情义跑手纪嘉文,今期是他的学生,就读中二的陈柏安。小伙子动静皆能,入读拔萃可靠真材实料读书,因为他升了中学才开始正式跑步呢!你跟他谈跑步,以为他说的是好好玩,然后,他却跟你谈日本和肯尼亚……
升中前的暑假,百无聊赖,不如到运动场跑步吧。碰上正在教班的纪嘉文教练,他跟我说:“你一个人跑咁闷,过嚟跟我上堂啦!”课堂后,他说我有潜质,邀请我升中后到他教的中学操练。我答:“唔喇,因为我都几勤力读书,所以下年会入拔萃读中学。”
我中一加入越野队,正式开始跑步,为了解更多,不时到图书馆借参考书,又在网上观看跑步比赛。早前阅读讲解“姿势跑法”的书,发现这方法不太适合我,因为它有个重要元素,就是步频要每分钟180步以上,我却步距大丶步频低。网络上有大量世界级比赛片段,我爱观察各种跑姿,例如日本丶肯尼亚和欧洲各国跑手,总有独特之处。
从箱根駅伝研究日本标准跑姿
聚集了200个好手的大学联赛箱根駅伝,是借鉴日本跑姿的好时机。为什么要借鉴日本呢?因为大家都是亚洲人,身形和体质相近,他们的成绩却是亚洲甚至世界前列。观察箱根駅伝的强队,例如靑山学院和明治大学,选手们的跑姿简直是一样!他们步频密,步距不太阔,身高相若。纪sir曾跟我说:“你的步距够阔,又不是长得高,集中改善步频吧,因为速度等于步距X步频。”可能日本人深明身高不及欧洲和非洲人,所以研究这种跑姿。日本文化就是发掘出合适的方法,化成标准,在民族中发扬光大,反观香港欠缺这种文化。不过这样有利亦有弊,箱根駅伝的选手身形相若,但身高1.9米或1.6米又如何?这便是标准跑法的限制。
肯尼亚跑手有先天优势,既高又瘦,但肌肉发达,肌肉发达不是指尺寸,乃指力量;加上客观环境推力和拉力十足,所以屡出高手。推力是国家贫穷,跑一场国际赛赢了25万港币奖金,足以大为改善生活,如果奖金达百万港币,回国后的生活更真是难以想像地好了。拉力则是“冇得拣”,国家资源和资讯不多,难靠知识改变命运,所以跑步便成为他们的揾食工具。
对欧美跑手的认知主要来自学界比赛,因为常常遇到国际学校学生。他们每次蹬腿也充满力量,技巧虽不细致,但勇气可加,比赛初段常走在前列,可惜战略不足,往往后劲不继。我则重视效率,接触地面的力度愈少愈好。谈及学界比赛,庆幸中一时学校便派我参加越野赛,可惜只得第29名。过去一年跟随纪sir学习,今年卷土重来夺得C grade第一名!
动静皆宜 全级考第19
现在一星期练习六次,父母也怕影响学业。幸好刚刚的考试成绩是全级第19名,名次比上次考试进步了十几名,总算让父母放下心头大石。我现在算是顺境,但面对逆境时我也会发拔萃精神,奋战到最后一刻。
【跑手接龙】每个跑手都是故事 就从01开始
透过跑步,我们认识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个故事,既然如此,何不把访问用接龙的方式,将大家连结起来?游戏就从《香港01》开始……(按此观看所有“跑手接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