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储旧物的本领。这次到神户采访GEL-KAYANO 25,除了参观位于西神工业区的人体工学研究所,也到了港湾人工岛中埠头站附近的ASICS总部。总部内有ASICS博物馆,麻雀虽小,收藏却足令体育迷开眼界。69年历史里,由篮球到跑步到棒球,甚至日常男装皮鞋和女士高跟鞋,都能在博物馆中找到。但最令我难忘的是,ASICS总部内那个足以应付多款球类的室内球场,周一至周五都为员工举办不同球类活动,周三更是公司的“无OT日”,让员工暂忙工作,到球场运动运动!在此祝各位跑友有朝一日都能享受“无OT日”的跑步乐趣。香港01记者李思咏 日本直击
鬼冢喜八郎于1949年成立Onitsuka Co., Ltd,翌年造出公司第一双运动鞋,但那不是跑鞋,是篮球鞋。当时篮球鞋被视为最难制造的运动鞋,鬼冢先生将篮球鞋的原型拿到劲旅神户高中篮球队,反复测试,不断改良。(李思咏摄) 生产了篮球、排球和网球鞋后,鬼冢先生于1953年成立自家的Tiger Rubber Factory,并制造第一双马拉松跑鞋Tabi,可惜橡胶厂翌年因火灾停工,足袋无以为继。(李思咏摄) 1960年,鬼冢先生致力研究能够散热的跑鞋MAGIC RUNNER,鞋的两边有透气孔,排走脚掌与袜子和地面磨擦而产生的高温,减少起水泡的机会。(李思咏摄) 1960年罗马奥运,ASICS为日本代表团生产制服的鞋子,女装用上红色,男装用上绿色。(李思咏摄) 1964年东京奥运,円谷幸吉穿上图中的跑鞋参加男子马拉松,获得铜牌。可惜一代名将4年后自杀,死时挂着那面奥运铜牌;他在遗书中写道,已经厌倦跑步了,所以结束短短27年的人生。(李思咏摄) 大家都熟悉的ASICS运动鞋标志,就在1966年的Mexico Lines design中诞生,一直沿用至今。(李思咏摄) 大家都熟悉的ASICS运动鞋标志,就在1966年的Mexico Lines design中诞生,一直沿用至今。(李思咏摄) 这是奥运长跑史上最经典的图片之一。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芬兰选手Lasse Viren穿上ASICS跑鞋卫冕男子1万米,赛后脱掉鞋子绕场庆祝,却被国际奥委会指有卖广告之嫌,一度禁止他出战之后的5000米决赛,直至赛前两小时才上诉得直,结果蝉联冠军,成为史上首个连赢两届奥运5000及1万米金牌的选手。(李思咏摄) 1986年堪称ASICS的里程碑,因为缓震凝胶αGEL诞生了。当年的电视广告,在离地15米的高度将鸡蛋掉到一块GEL上,鸡蛋丝毫无损,成为一时佳话。这双跑鞋当年在日本国内叫FREAKSα,海外则名为GT-II。(李思咏摄) 大抵没有跑友不懂高桥尚子。2000年悉尼奥运,她就穿上这双跑鞋,赢得女子马拉松冠军。(李思咏摄) 说起日本马拉松,怎少得日练300公里的濑古利彦的份儿?这只签名跑鞋,极具纪念价值。(李思咏摄) 比起长跑,棒球更是日本的绝技。2004年,传奇球手铃木一郎单季打出262支安打,至今仍是MLB纪录,球鞋上的“51”,正是铃木一郎职业生涯最具代表性的球衣号码。(李思咏摄) 鞋子模型内藏一个城市,有大厦、有马路、中间更有不少“鬼冢”的大字,鬼斧神工,难怪夺得日本杂志广告赏。(李思咏摄) 1977年,鬼冢喜八郎的Onitsuka Co., Ltd与寺光西治的GTO及臼井一马的Jelenk合并,成立ASICS。(李思咏摄) ASICS这个名字就是Onitsuka Tiger当年的精神Anima Sana in Corpore Sano的缩写,那是拉丁文,意即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魄。(李思咏摄) ASICS博物馆内,分了触、走、投、跳等区域,摆放相关运动的产品。在这区域,参观者可拿出物品观赏。(李思咏摄) 这条“跑道”设有LED灯,可配合最前的大萤幕让玩家感受不同运动的速度,例如用灯光显示保特跑100米世界纪录9.58秒、以及棒球捕手面对的投球有多快等。(李思咏摄) ASICS博物馆位于神户人工岛中埠头站附近,逢周日、周一、公众假期、夏休及新年假期闭馆,免费入场,若团体参观,要先预约。(李思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