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数1月累跌9% 中央救市仅换三日升势 专家指呢招更有效?

撰文: 郑文玥
出版:更新:

港股常有“1月效应”(January Effect)之说,即若1月恒指升,则全年可大升,反之亦然。但纵观今年首月,恒指曾一度失守万五关,表现垫底,累计蒸发1562点或9.2%,开局奇差。唯一曙光只能依靠内地频推政策,图救亡托市。而内地人民银行这边厢,宣告降准“放水”1万亿元人币,那边厢又公布“三联通、三便利”等措拖,可惜只换得三大指数连涨三天,恒指即再失万六关。

鸿鹄资产管理行政总裁陆庭龙表示,此轮政策组合拳,只算为“奄奄一息”的恒指,提供“退烧药”,救急难治本。至于iFAST Global Markets副总裁温钢城更称,降准即使伴随减息,但对于股市的提振,几乎可说是没有。且他更分析,内企经不起大幅减息,因会遭外债“夺命”。同时反指,有一招其实较降准减息更有效。

救市组合拳出招后,三大指数曾录得三天连涨,后终转跌。

救市措施出台托市 恒指反弹昙花一现

观乎一月恒指升跌的时间线,港股在上月22日跌破万五关,一度低见14794点,A股亦随之失守2800点。次日(23日),外电即吹风,指中央考虑设立约2万亿元人币的股市平准基金,由沪港、深港通投向A股。

别以为救市只靠“出口术”,上月24日,人行行长潘功胜再出“实招”,宣布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人币,并宣布翌日起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从2%下调到1.75%。而时至傍晚,人行再伙香港金管局推出“三联通、三便利”措施,涉及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合作。

而相关措施宣布后,恒指三日反弹1250点,但升势只如昙花一现,不久已随之回落。至1月底,恒市累计蒸发1562点或9.2%。而在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恒指最多跌近300点,收市报15485点。

陆庭龙表示,必须有外来资金,有大型企业来港IPO才能根本救市。(陈苇慈摄)

大幅降准难治本 陆庭龙:算不上强而有力救市

此轮救市组合拳中,最明确直接的则为人行“放水”。但其实,人行于去年已分两次,各降准0.25个百分点。陆庭龙分析,今次大幅提高降准力度,推断是人行希望投资者预期均落空时,“突然变身超人”,当中“时间拿捏得刚好”,提振市场意味浓。

惟他指,中央“放水”措施,其实对一蹶不振的恒指,只能算是“退烧药”,可谓“治标唔治本”,算不上强而有力救市工具。他指出,当前恒指40%以上为内企,归根结底若想刺激交投,还必须有外来资金,有大型企业来港IPO才是“源头活水”。他又推测,此轮恒指反弹料只是短线,而非已到“turning point”,故投资者只适宜短炒。

温钢城:对股市提振几乎无 一大原因不能狠减息

至于对于降准能否救亡,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就在亚洲金融论坛上发表意见,他表示,降准是好事,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减息。市场翘首以盼的减息落空,人行上月如期开展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却连续第五个月“按兵不动”,维持2.5厘。在当前高息环境,对于消费抑制仍然太大。

惟而温钢城却认为,降准即使伴随减息,但对于股市的提振,几乎可说是没有。他又指,纵使市场期望减息,但其实人行亦不能多减。他解释,因为当下许多内企,均有外债贷款,若人币再减息,内企尚未来得及受惠于内地借贷便利,外债就首先会“要了它的命”。反而是市传的2万亿平准基金,若能真的入市,效用将远胜于降准减息,且他指出,后续如能有更多,有关如何使用该项基金的细节消息传出,将持续提振信心,维稳股市。

温钢城却认为,内企的累累外债,减息只会先“要了它的命”。(受访者提供)

连陷通缩 警惕步日本后尘

唇齿相依,股市走势还需回归审视宏观经济。温钢城续指,当下中国总体经济的大困扰,实则是通缩。现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接连下跌,连续3个月陷入通缩,与环球通胀的外部环境截然相反。

他表示,当下中国的情况,其实如同30年前的日本,内地“一孩政策”走得太久,当一个孩子未来要“对着六个老人”的时候,就是复制当年日本的老路。而要提振中国经济,要从出口与内需两方面出力。一方面,中国要从与欧美的紧张局势中脱困,转向加强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合作;另一方面,则要通过鼓励生育,加强内需。

然而,陆庭龙对此则较为乐观,他称,内地的人口基数较日本当年更大,尚有“几个亿年轻力壮的人口”,且日本前车之鉴在先,料可汲取经验,早作准备。

温钢城呼吁,当前内地连陷通缩,需提防走上日本的老路。(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