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动车陷“红海式”厮杀 Tesla之痛还包Toyota因素|郑昆仑
生成式AI热潮带动下,在过去12个月美股指数以及美国半导体股份大幅跑赢其他市场。在2023年香港外汇基金的股票投资部份录得了投资收益577亿元。其他股票投资(应该涉美股以及美国科技股)的收入达732亿港元,弥补了155亿港元的港股投资亏损。笔者在2023年1月15日的文章(台积电拥独特利好因素 惠及此美股 人类与AI竞争白热化)提及到Applied Materials (AMAT),当时的股价仅为109.97美元,现价亦高见166.9美元。
至于在2023年2月5日的“投资半导体企业攻略 细说AMD撼赢Intel的理由”文章中所提及到的AMD,亦由86.09美元大幅升至177.25美元。只不过,现时的美国大型科技股已经是处于“极度挤涌(Extremely Overcrowded)”状况,因此有啲钱都是留给其他人去赚吧。
Tesla的主要问题是全球电动车已进入“红海式”厮杀市场
尽管美股强势,但是作为Magnificent Seven成员的Tesla,情况比较上逊色。上周Tesla公布了差过预期的23年第4季业绩,自1月24日起计股价亦由207.8美元跌至183.3美元跌幅接近12%。上年第4季总收入为2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亦是近3年来最弱的增速。电动车的毛利率亦由24.3%降至17.2%。Tesla的灵魂人物Elon Musk疑似“发烂渣”,将收入以及盈利不理想的责任推至日本市场身上,亦即所谓的“责在日方”。
值得留意,几年之前Tesla大力投资中国,亦在上海兴建超级厂房。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个原因,似乎Elon Musk并没有高调地指出在中国市场遇上来自多家中资车企的竞争。即使是手机生产商小米(1810),也开始加入电动车的战场。
无论如何,近几年全球多了新晋的电动车企业。即使是传统车厂,也大举进入市场。Tesla除了面对大量竞争之外,也失去了来自传统车厂的Carbon Credit收入。当传统车厂也售卖电动车或混能车,亦没有需要购买Carbon Credit以达到Carbon Neutral或Carbon Zero等绿色目标。
Toyota的ICE汽车产品,经得起极瑞环境的实战考验
至于Elon Musk指出的所谓“日本问题”,亦反映入口电动车在日本市场并不是很受欢迎。即使是传统的燃油车(ICE),日系车的DNA仍是以节能省油的方向作为定位。至于ESG世代,Toyota以及Honda等日本车厂的回应是混能车(Hybrid Vehicle)。
省回大量的充电时间便是混能车的最大优势,而这个观点是的士司机最认同的。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在香港,Toyota的混能车都是其中一种主流的士车款。
另外,在寒冷天气等环境,纯电动车面对1)航程大幅下跌、以及2)充电困难等问题。美国中部地区近日遭到冬季暴风雪袭击,位于伊利诺州(Illinois)的城镇Oak Brook更出现零下23度的低温。有报导指出当地有许多Tesla驾驶者面对电动车因严寒低温而无法正常充电的情况,造成当地的Tesla超级充电站大排长龙。塞满“缺电”Tesla车的充电站犹如一座“电动车坟场”。
至于极为重视实战表现的西亚、中东、非洲等地的民兵组织以及武装分子,Toyota的皮卡车( Pickup Truck) 是首选的交通工具。武装分子很有可能在各种途径买入二手或三手的皮卡车,包括Hilux以及Land Cruiser系列。Hilux系列燃油皮卡车的优点是耐用又耐撞,而且即使在复杂的地型可以行走。武装分子很快便能入满油,亦不用花几个小时充电。重中之重仍是Toyota皮卡车具备强劲负重力,因此在车上安装重装机枪、防空炮、中小型火箭发射装置亦可以。考虑到二手或三手的Toyota皮卡车的价钱相宜、性能可靠、具备战术弹性,因此备受“战士们”的喜爱。
Tesla所面对的Toyota,不只是日本市场享有很强的支持度,在西亚、中东、非洲等地亦证明了战术价值。即使在北美市场,如Toyota以及Honda等日系车也享有质素可靠的江湖地位。
【财经专栏】“仑”理讲价.郑昆仑|善恒证券策略师
作者介绍:笔者 Albert (分析员的告白 / Albert Analyst)为特许财务分析师﹙CFA﹚,从事投资行业十多年,包括买方研究分析、独立股评分析等工作。Albert的投资(投机)理念是寻找鲜为人知的宏观以至行业趋势,在人群未涌入前买入“优质资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