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诚指港人使费占逾半月薪 仅31%用于储蓄 18至35岁安全感最低

撰文: 顾慧宇
出版:更新:

保诚公布“保诚财务健康指数”调查,发现港人财务状况以100分为满分,整体得分仅有53.1分,反映受访者对目前的财务安全感较有信心,但对长远财务前景感忧虑,认为当前财务状况比未来更乐观。

保诚首席产品管理总监冯伟成表示,尽管港人储蓄目标清晰并习惯每月储钱,但未能完全达到财务自由。由于要将超过一半(52%)月入会作为日常开支,会关注目前的财务状况多于未来需要,这可能妨碍他们实现财务目标,令他们对退休后的财务状况信心不大。

​港人每月收入31%用于储蓄。 (资料图片)

港人每月收入31%用于储蓄

调查发现,港人除却日常开支外,会将每月收入31%用于储蓄,其余16%用于投资,五大投资类别分别为股票(57%)、强积金/公积金/自愿性退休金(36%)、储蓄保险(35%)、债券(21%)及外币(14%)。

保诚又根据受访市民对财务的态度、生活方式及忧虑,归纳出五大理财人格,分别是独行侠、遵奉者、冒险家、家庭守护者及思想家。调查发现,冒险家数目占比最多,达25%,其次为独行侠(21%)、尊奉者(21%)、家庭守护者(19%)及思想家(14%)。

他又指出,根据调查,随著年龄增长,受访者的主要忧虑从父母的健康逐渐转移到外在因素,例如50至60岁受访者,会担心个人生活质素(57%)、住屋开支(56%)以及经济环境(51%)。这突显了及早进行财务规划的重要性,以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质素。

财务乐观程度会随年龄增长上升。(资料图片)

财务乐观程度随年龄增长上升

调查亦发现,对财务状况的乐观程度,会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上升。两个较年轻的组别,包括18至35岁受访者的财务健康指数,分别为51.9分,而36至49岁受访者的得分,则升至52.4分。50至60岁受访者对个人财务最感乐观,整体得分达55.1分。

有趣的是,36至49岁以及50至60岁两组年龄较大的受访者,在各个细项的得分普遍较高,只有“现时财务安全感”例外。当中,36至49岁受访者在“现时财务安全感”得分最低(59.3分),主要是因为他们面对较大的财务压力,其中包括父母家用(27%)、育儿和子女教育经费(27%)等家庭开支所带来的负担,令他们每月储蓄有所减少。

就未来财务安全感和自由度而言,18至35岁的年轻一代,得分亦低于较年长的受访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面对各种困难,例如欠缺清晰的储蓄目标(26%)所背负的财务负担(43%)等。相反,50岁及以上受访者或已累积了一定财富,且无需再供养父母子女,因此他们对财务健康感到更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