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推新10招加强电子银行保安 望明年3月全落实

撰文: 顾慧宇
出版:更新:

为加强电子银行保安,使银行有效抵挡骗徒从电子渠道骗取客户存款的手法,金管局参考外国经验,推出新一轮共10项措施,重点加强可疑活动或交易监测、身份认证及客户通知,主要措施包括动态诈骗监测机制、突击及额外身份认证、可疑或异常活动通知、暂停电子银行帐户、降低预设跨境转帐限额,及限制帐户同时登入。金管局银行监理助理总裁陈景宏表示,今日(31日)推出相关指引后,由于涉及银行系统改动,料需时4至5个月,希望明年3月能够全面落实。

仅发现零星电子银行帐户被操控骗案

陈景宏表示,根据警方数字显示,尽管在今年上半年,涉及本地电子银行帐户被操控的骗案只有零星个案,但金管局留意到不少海外地区的相关骗案,均有所增加(如英国、新加坡、日本),而且诈骗手法越趋高明。

他举例,有骗徒编写针对Android作业系统的恶意程式,透过社交平台卖广告或假的Google Play Store网页,装扮成游戏、电影或购物优惠的应用程式,诱骗公众以连结或二维码方式下载,安装后便能记录客户输入的电子银行密码,以及读取一次性短讯密码,但客户却难以发现。

金管局助理总裁陈景宏(左一)表示,只有零星涉及本地电子银行帐户被操控的骗案个案。(洪嘉徽摄)

据现行电子银行指引,其实已有防范恶意程式的要求,例如银行在提供电子银行服务前,须检查客户的手机安全情况,如是否为已“越狱”的手机或有否被安装恶意程式的迹象,若有关装置并不安全,便不应提供相关服务。此外,如银行的流动应用程式有提供流动保安编码器等重要功能,更须进一步加强防范恶意程式的保安措施,如检查手机屏幕有否被恶意程式录影等。

要求银行进行突击及额外身份认证

陈景宏表示,在加强监测可疑交易及额外身份证认证方面,要求银行设立动态诈骗监测机制,更全面考虑客户以往的交易模式及数据,迅速辨识可疑的帐户活动。银行并会突击及额外身份认证,当发现客户的帐户有异常活动或可疑的高风险交易,要求客户进行突击身份认证,或在双重认证外多加一重认证,确认帐户并非由他人操作。

在提升客户监控能力方面,除高风险交易外,银行也应通知客户其帐户的异常活动,如地点变更、新装置绑定或登入等。同时,客户可透过专属热线电话或电子银行平台即时暂停帐户。银行也应根据风险评估,降低客户跨境转帐的预设限额,并禁止同一时间多于一个装置登入电子银行帐户。

金管局推出新措施,降低客户跨境转帐的预设限额。(资料图片)

降低客户跨境转帐的预设限额

陈景宏表示,新措施针对常见和新的骗案手法,进一步保障客户,例如骗徒操控了客户帐户后,会有些可疑活动,如从海外以另一手机同时登入,或会将资金转至海外户口,因此新措施要求银行比对客户以往的数据加强监测,从而辨识和通知客户这些可疑活动,作出突击或额外认证,并禁止不同装置同时登入,确保帐户并非由骗徒操控,以及降低客户跨境转帐的预设限额。

在减低损失方面,加强客户监控异常活动的能力,并有便捷的渠道暂停银行帐户,令未授权转账交易更易被发现,更难被执行。同时,客户可透过24小时渠道,报告异常交易并获得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