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3月零售销售同比升41% 升幅历来最大 政府:主因低基数效应
政府统计处今日(4日)发表最新的零售业销货额数字。2023年3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336亿元,同比上升40.9%。2023年1月与2月合计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修订估计同比上升17.3%。
与2022年同期比较,2023年首季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上升24.1%。
在2023年3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中,网上销售占7.6%。该月的零售业网上销售价值的临时估计为26亿元,较2022年同月下跌8.6%。2023年1月与2月合计的零售业网上销售价值的修订估计较2022年同期下跌3.8%。与2022年同期比较,2023年首季的零售业网上销售价值的临时估计下跌5.4%。
扣除其间价格变动后,2023年3月的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较2022年同月上升39.4%。2023年1月与2月合计的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修订估计较2022年同期上升15.5%。与2022年同期比较,2023年首季的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上升22.3%。
按零售商主要类别的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由高至低分析,2023年3月与2022年3月比较,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上升165%。
其次为其他未分类消费品(销货价值上升38.2%);服装(上升136.0%);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上升14.0%);百货公司货品(上升37.2%);药物及化妆品(上升64.4%);汽车及汽车零件(上升44.7%);燃料(上升14.8%);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上升187.9%);家具及固定装置(上升8.4%);中药(上升44.3%);书报、文具及礼品(上升34.1%);以及眼镜店(上升137.8%)。
另一方面,2023年3月与2022年同月比较,超级市场货品的销货价值下跌6.5%。其次为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销货价值下跌8.2%)。
2023年第一季与2022年第四季比较,经季节性调整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上升12.0%,而经季节性调整的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则上升10.8%。
政府:主因低基数效应
政府发言人表示,随着个人及旅客消费继续改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在3月同比进一步急升,尽管比较基数低亦是部分原因。
展望未来,发言人指出访港旅游业和私人消费复苏,应继续惠及零售业。新一轮消费券的发放将提供额外支持。
大新料每月零售额可重上400亿元
大新银行经济研究及投资策略部,指出香港3月的零售销售同比上升40.9%,连续四个月录得正增长,升幅更为自2006年有相关纪录以来最大升幅,惟略低于市场及该行预期的41.9%。3月销售值336亿元,较疫情前2018及2019年同月平均接近400亿元仍低近16%。零售销售较去年明显改善,主要由于去年同期正值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导致比较基数较低所致;此外,3月访港旅客人次加快反弹,亦有助带动消费需求上升。
该行指出月内奢侈品(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销售值同比大幅上升1.7倍,连续2个月升逾1倍,衣物、鞋类及有关制品销售值同比亦大幅上升1.4倍,汽车及汽车零件销售亦上升逾4成,食品和烟酒仅升14%,超级市场销售更下跌6.5%,反映随著生活恢复正常,奢侈品及耐用品的消费比重逐渐增加。
该行认为本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访港旅客人数显著增加,加上港府4月再度派发消费券,料持续有利本地私人消费及零售活动,预料整体零售销售有望年内重上疫情前每月平均400亿元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