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冀中港通关助改善银行贷款增长 续监管银行资产质素
撰文: 翟梓谦
出版:更新:
金管局今日发表2022年回顾与2023年工作重点,去年本港银行税前经营利润同比上升19.3%;净息差由2021年的0.98厘,上升至1.31厘;特定分类贷款比率由2021年的0.88%,增至1.38%。
去年本港银行贷款录负增长
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称,去年本港贷款需求疲弱,整体贷款增长录得-3%,创2003年近廿年首次,主要受累于贸易融资及境外贷款需求下跌,分别下跌13.5%及10.2%。
阮国恒称,金管局留意到今年初起贷款增长有所改善,但不能以单月情况预判全年走势,在中港通关复常下,希望今年贷款增长有改善。
对于年内特定分类贷款增至1.38%,阮国恒称信贷质素主要受内房贷款拨备所致,重申1.38%并非处于历来高位,而增速亦合乎金管局预期。他又指,内房问题虽有改善,但至今未完全解决,强调仍要审慎乐观检视,又指暂未留意到任何一间银行特别集中于内房贷款,认为风险可控。
银行资本水平仍充裕
阮国恒称,虽然2022年非常具挑战性,全球主要市场急速收紧,但香港银行业维持稳健,资本充足比率仍高于20%,流动性覆盖比率达162.3%。
展望2023年工作,阮国恒称,信贷风险挑战大,要加强相关工作,在持续充满挑战的信贷环境下,继续重点监管银行的资产质素。
此外,金管局计划就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NBFI)的风险承担进行“身体检查”,加大资源调查银行面对尤其高杠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包括证券行的股票融资、针对对冲基金的贷款等。
阮补充,考虑到过去国际间出现的Archegos爆仓事件,明白到NBFI对银行稳定的影响,金管局认为有需要向银行作全面性审视。
另外,针对信用卡服务保障方面,金管局考虑到银行如何更容易保障客户下,计划与业界商讨就授权客户自行订立信用卡网购额度,对于个别较少使用网购的用户能够面对较小的盗用损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