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房拆局|发展商多招自救 避免“暴雷” 分析料须加大信用担保

撰文: 翟梓谦
出版:更新:

中国房地产危机持续超过一年,发展商债台高筑,在融资环境收紧下,房企逐渐陷入违约潮。内房风波慢慢从企业层面蔓延至民生社会,随著“烂尾楼”的出现,更令用家市场失去购房的信心,导致楼价进一步下行,房地产商业绩表现不大如前,融资难上加难,恐陷“死亡螺旋”。

今年,房企密锣紧鼓为填补流动性缺口而工作,而中央亦有所“松手”,指示国有增信机构作房企发行中票的担保。不过,分析认为,中央要落实“保交楼”,有必要确保房地产商流动性充足,故此未来或需进一步加大国有增信机构提供的担保信用,而确保房企有足够的流动性应对项目交付。

民企龙头前景堪忧,其他民营房企的前景固然不宜乐观。根据国金证券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地产信用债违约率达26.47%,创出历史新高,而去年同期违约率仍不达10%。

房地产商为求自求,使尽浑身解数寻求流动性,即使资金有限,亦向债权人寻求展期或债务重组,避免最终陷入清盘破产。

碧桂园今年7月宣布配股,集资约27.3亿元拟用于偿还离岸债务。(资料图片/林若勤摄)

房企“贱价”配股抽水 流动性至关重要

在资本市场上,有不少已临界高风险违约的房企在市场上“抽水”。其中,碧桂园(2007)今年7月宣布配股,配售8.7亿股,每股作价3.25元,折让12.63%,集资约27.3亿元,资金拟用于偿还离岸债务。至于旭辉(0884)亦在8月底配股,同样折让逾12%,集资6.28亿元,用于现有债务再融资。

除了在资本市场“抽水”外,房地产商亦有不同招数应对债务到期及填补流动性。在港有发展项目的合景泰富(1813)最近亦陷入违约危机,将有2笔票据于9月到期,公司已经发起交换要约及征求同意,以避免交叉违约。事实上,合景泰富早前已经通过转让项目股权予合作方,以回笼现金流。

今年7月,合景泰富向合作方龙湖(0960)出售启德住宅项目“尚‧珒溋”50%股权连股东贷款,作价约13亿元。至于集团另一个在港的鸭脷洲住宅项目,由于合资拍档龙光(3380)亦出现财务问题,未必能够“重施故技”,或须寻求第三方进行融资以缓解流动性问题。

多家内房企业陷入债务违约危机,相继计划债务重组,避免清盘破产。(中新社)

“暴雷”=/= 清盘破产

至于已经“暴雷”、出现违约的房企,当中包括上述所提及的龙光集团,日前据报与部分债权人讨论了重组逾60亿美元境外债务的计划草案。其他如中国恒大(3333)、富力地产(2777)、世茂集团(0813)、花样年控股(1777)、中国奥园(3883),亦相继进行债务重组。

近日,有传佳兆业(1638)计划在第四季敲定离岸债务重组路线图,分期偿还美元债务本金,并将部份债务,转换为公司或旗下项目股权。

此外,有中央背景支持的国营房地产商亦积极整合“出险”房企项目。年初,有消息指银行告知一些大型优质房企,针对出险企业项目的承债式收购,相关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条红线”相关指标,变相鼓励国企出手。最近,华润置地便收购世茂集团北京两幅住宅地皮,作价约33.1亿元人民币,为世茂提供流动性。

另一边厢,中央政府亦尝试从信用市场重建信心,为房企发债进行担保,防范资金链断裂的涟漪效应。今年8月,中央便指示了国有增信机构中债信用增进投资有限公司,支持对房企发行的中期票据开展“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示范房企包括旭辉控股、碧桂园、龙湖集团、美的置业、新城控股等。及后,龙湖集团、美的置业已经完成部分全额担保中票发行。

嘉实国际资产管理固定收益部主管廖嘉恒称,国有增信机构提供的担保额有限,认为有必要强化有关支持。(资料图片)

民企内房信心尽失 分析料中央须加码信用担保

债券展期、债务重组、收并购等等,均是上半年房地产商的常见操作。市场信心崩塌,能否恢复乃未知之数。嘉实国际资产管理固定收益部主管廖嘉恒接受《香港01》访问,他认为,信心恢复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政策能否适时到位,并且满足市场所需。

廖直言,国家针对房企危机的缓解措施确实比预期慢,但自从中央指示国有增信机构作房企发行中票的担保后,他留意到有一些债券价格已反弹不少,由30-40元水平,回升至50-60元。廖嘉恒认为,这反映了中央提供担保有正面作用,短期而言未必再有房企宣布“死亡”,但绝不代表违约主体已经出清,原因是担保金额未必足以应付房企所需,而且明年的市场变化还未明朗。

廖嘉恒称,在国家层面上,当前最重要的是“保交楼”,可是实际上,要求房企保交楼的同时,亦要确保企业资金链稳健,故此中央有需要为其提供信用担保。惟目前看,国有增信机构提供的担保额有限,他认为有必要强化有关支持。

而在企业层面上,市场前景仍是目前最大的问号。廖补充,参考近期一些高频数据显示,一些位于二线城市的项目近期销情已经有所改善,但目前不能单靠一两组数据而判断行业见底好转,需要更长时间观察。

从信用市场看,投资者对房企信心的确尚未恢复。廖嘉恒指,现时一些投资级别的内房债价格依然偏低,即是评级达BBB级的房企,债价亦只得70-80元,可见市场仍然给予比较大的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