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项专业世无忧年代已过 DSE状元还会首选读医?|June Leung
DSE状元还会首选医科吗?
去年七月DSE放榜,七名DSE状元六个读医。在疫情之下香港顶尖优异生愿投身医学界,当然可喜可贺,亦是香港市民大众之福。下月20号又有新一届状元新鲜出炉,我估计他们不一定会如过去十届DSE 状元一样,过半选读医科。
众所皆知,香港两所大学医学学生全部都是精英,然而为什么他们当初选择医科?自有DSE以来超过半数状元皆选择医科,当中不乏力争上游的寒门子弟。这批风中劲草,拼命预备DSE最少三年,再读内外全科六年,实习之后还要念专科,早已经不只十年寒窗苦读,付上的是人生最宝贵的青葱岁月。
他们选择以读医科来脱贫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励。毕竟上世纪以来“香港发三师”的会计师、律师与医师,随着学位普及化,专业资格普及化之后,会计师、律师供应已相继“泛滥”,只有医生稍为守得著。
港产医生成医路漫长
无论多仇富的人也很少嫉妒医生,理由很简单:港产医生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成医之路漫长且极具艰辛。同期入大学的人都开始投身社会,揾真银去了,但医科生还得在急症室轮班。后来成为月球人(月入百万)、星球人(周薪百万)也是多劳多得,能者居之。医生绝对值得尊敬。
2021年10月21日三读通过了修订条例草案,海外医生只要满足若干条件就可以免试在港执业。香港的医生以往供应主要是本地两所大学,自此以后,香港医学院毕业生要面对的却是来自世界各地100间大学的竞争对手,而且政府表明,学医科的授课语言以英文为首选,但非必要,兼且会对外宣传来港特别注册的新途径。我们周边的所有地方,医生的待遇都远不及香港,可以想像将来会有几多外来医生愿意来港闯。我不担心这批海外医生会把我们的尖子比下去,只怕他们选择入医科前有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悬壶济世是崇高的理想。过去数十年,不知几多人也因此获得丰厚的回报;然而从今以后,这理想依然是理想;实际回报可能并不依旧了。可以借镜的是,十多年前读法律的尖子,今天有几多人可以走上预期的青云路?
应发掘自己矢志不渝兴趣
无论学医与行医的过程都充满着挑战与牺牲,真心有准备痌瘝在抱、夙夜休勤的同学仔,当然会置收入于道外;但如果全家人把脱贫甚至发达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的话,要想清楚社会环境的遽然改变,大家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预期。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香港已经进入一个不能靠单一专业就可以一世无忧的年代。
好与坏,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
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比追求高薪厚职更容易成功,急剧改变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新的“香港发三师”组合,也自然造就了新的“神科”。现在人人可以打造自己的神科。通往神科之路就是趁早发掘自己矢志不渝的兴趣,之后一头栽下去,义无反顾地把它做到极致。
A burden of one’s choice is not felt. 这道理不必状元之才也懂!
【经济专栏】琪闻琪事.梁贺琪 June Leung|精英汇集团主席
作者介绍﹕八十年代末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翻译系。投身教育界超过1/4世纪。典型香港work-hard-play-hard一族。吃喝玩乐皆有要求,但不拘一格,法国菜也好、街头小吃也好;欣赏欧洲名牌,也爱土产国货;看Wuthering Heights看Netflix,亦爱《红楼梦》。性格有点分裂,但矢志不渝做教育。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