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通胀回落PPI创半年低 加快基建投资无后顾之忧|财经评论
中国最新物价压力回落,1月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跌穿1%,创四个月低点。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升9.1%,创半年低位。工业物价压力降温,有助内地官方无后顾之忧地增加基建投资,支持经济。早前内地已经表明,要适当提前开展基建投资,市场憧憬基建投资进一步加快,利好中资基建三宝股。
工业价压力见顶 PPI升幅连续四个月收窄
中国1月通胀进一步回落至四个月低点,CPI同比攀升0.9%,增幅小于去年12月的1.5%。同时1月PPI同比升9.1%,增幅也比去年12月的10.3%放慢,而且是继去年10月见高位13.5%之后,连续四个月升幅收窄,最新跌至半年低位。
资料反映即使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不过传递至工业产品物价的压力开始见顶回落。物价回稳可令内地官方无后顾之忧地增加基建投资,无须担心会推高原材料价格。对于今年的经济发展方向,内地要争取全年GDP增长力守5%以上,符合“稳经济”的方向。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今年内地基建投资有机会增逾8000亿元
本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撰文表示,基建投资已成为2022年中国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去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占24%、25%和32%。制造业投资虽然回暖,但容易受外需扰动。由于疫情的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就业和收入恢复缓慢,消费复苏尚需时日。他指出,基建投资的可控性较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推动经济企稳、改善市场预期。
基建占内地固定投资25% 可控性较强
他统计2022年中国经济要实现5.5%的增速,基建增速至少应提高至5.4% ,至少比2021年多投资8,280亿元。如果考虑出口超预期下行的风险,则需要的基建投资增速将更高。
另外,从政府资料显示,去年全年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0个,总投资额7,754亿元人民币。财政部已提前下达今年1.46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并明确今年专项债将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等9个大方向。
今年1月份地方政府债券共计发行6,989亿元,增长约93%,并且与往年不同的是,其中大部分是新增债券(5,837亿元),新增资金将全部用于重大项目投资。
基建三宝股价今年累升逾10%至20% 跑赢大市
从股价走势看,中资基建三宝中铁(0390)、中铁建(1186)及中交建(1800)股价近月率先跑上,今年至今分别上升21%、12%及17%,表现跑赢大市。
从业务订单看,中铁宣布近期中标13个重大工程,工程中标价合计约918.52亿人民币,约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20年营业收入的9.46%。项目包括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
黄德几:基建股基本面不俗 不用心急入市
金利丰证劵研究部执行董事黄德几接受访问时表示,内地最新出炉的通胀资料低于预期,反映物价压力很低,可以有空间继续“放水”支持经济,认为对港股是十分有利的。他又指,基建股行业基本面不俗,现时估值亦低。不过由于股价累计升幅不少,现价计稍欠吸引力,不用心急入市。反而,看好内地经济复苏的话,亦可考虑低吸中资汽车股,近日比亚迪的电动车销售表现亮丽。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内地推逆周期的宽松政策,预计2022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FAI)增长较2021年的2%增速加快,中国铁建将能因此受惠。现价为2022年预测市盈率约2倍,在每年10%至15%的盈利增长预估下,估值非常具吸引力。
中金报告亦表示,内地公募基金上季对建筑板块的持仓比例环比增加0.11百分点至0.69%,持仓比例为2019年一季度以来最高, 看好中国建筑(3311)及中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