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企业真复苏? 标准普尔︰去年下半年违约率低得不寻常

撰文: 蔡启明
出版:更新:
中国工业企业下半年盈利情况见改善,大大改善了企业债务问题,惟标普质疑有关数字的真确性及持续性。(路透社)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驻香港企业评级业务董事总经理Christopher Lee对外电表示,鉴于2016年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加上企业经营环境未见改善,因此去年下半年中国企业债务违约数字之低是“极不寻常”。他又强调,目前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及杠杆比率持续高企,相信中国本土债券违约情况将会恶化。

违约宗数远逊预期

根据该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中国地方债券违约数量仅录得12宗,远低于上半年的19宗。这些数字令一众外资大行及评级机构大跌眼镜,以高盛为例,该行此前预测2016年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违约金额将达到539亿元人民币,足足接近2015年的3倍。

分析师抱持的理据是,人民币大幅贬值导致偿还美元债券的成本上涨,而且受产能过剩之苦的企业盈利环境未见改善,进一步放大债务杠杆;而且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国内对“僵尸企业”的破产清算及兼并重组工作未见积极,单是去年4月便东北特钢、中铁物资等便已经引发了一波违约潮,当时彭博便预测中国非金融类公司必须在下半年偿还创记录的2.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

经济学者︰国外机构错判形势

然而,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较早前便撰文驳称,标准普尔对违约的定义与中国官方银行不尽相同,前者往往是按30天宽限期作为预测估算,但中国银行却是按90天作为基准,因此造成了讯息上的不吻合。

而且,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8万亿元人民币,由2015年下跌2.3%反弹至增长8.5%,当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2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亦录得42.9%增长,反映产能过剩行业盈利表现有着飞跃式的进步,大大改善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与偿债意愿。

黄志凌指,“随著经济改革和债券市场调整的深入,预计未来仍将存在一些违约个案的发生,但违约总体风险相对可控,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债市违约潮,出现系统性债务偿还危机的概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