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成Wall of Worry 聪明钱雨中围炉 诉说两个可能|林子杰

撰文: 林子杰
出版:更新:

某个夏日雨天收市后,一群来自不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和家族办公室的投资经理——所谓的“聪明钱”,正在分享他们对这段时间市场的看法。

美联储的政策和利率是最近的热门话题。大家对上周新闻发布会上的声明感到非常困惑:“如果通胀出现,美联储将积极打击通胀,为了对抗通胀,美联储需要加息。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尽管通胀的威胁是20年来最高的,但真正的通胀还没有出现,最新的数字只是暂时的而非结构性的,点阵图(Dot Plot)预示美联储有机会在2023 年采取行动。”在没有其他重大新闻可关注的时候,这段声明尤其令市场迷惘。世界各地的“聪明钱”只能降低他们的投资组合风险,通过平仓价值押注、重建增长资产和投资长期债券来短暂获利(Take Profit)。

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依然充满信心。(新华社)

总结我们这班人的看法,较大机会可能发生的是:

一、由于去年的基数在疫情之下较低,美国将有非常强劲的第二季度企业业绩,GDP 数据和5% 左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尽管如此,由于无法克服担忧之墙 (Wall of Worry),市场将再次开始担心通胀,况且一般投资者经常混淆逐渐收缩政策(Tapering)与实际加息的不同,这一切将导致投资市场再次波动起来。鉴于美国疲弱的就业市场数据和政治形势,美国根本没有加息的条件,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极度的宽松。

二、为了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美国实际上需要积极制造通胀。过去20多年,美国公司企业以牺牲当地人民为代价实现利润增长,普通人就业机会大幅缩减、工资水平停滞不前,进而导致社会财富不平等加剧。透过制造通胀,美联储可推动工资上涨,带来就业增加,吸引更多人加入工作队伍,进而提升社会政经稳定性。而不是像现如今,尤其是年轻人,整天呆在家里,靠炒炒买卖加密货币和金融资产过活。

在这个市场和政局皆充斥著噪音的年代,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分析能力变得至关重要,而这正是业余和专业的分水岭。下次,我将会与大家进一步分析散户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的差别。

【财经专栏】马山归来不看岳林子杰

作者介绍:马山资本董事总经理,资深投资人,半个媒体人。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成员,香港证券及投资学会(HKSI)董事会成员,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SVHK)非执行董事,上市公司和投资基金的非执行董事。特许财务分析师(CFA)及注册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