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黑客松”参与人数创新高 Z时代关注社会责任及实际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Z世代的价值观、身份认同等均发生转变,对于社会责任的关注度大幅提升。香港科技大学于今年继续举办Hackathon比赛(“黑客松”),860名学生黑客就环境能源、医疗科技、餐饮技术及社会挑战创新等主题构思创意。
HackUST由2014年首次创办至今,由最初90多人参与至今发展到800余人规模,参与者也由科大学生扩展至全球各地不同院校,已成为促进不同背景的学生共同合作提出商业解决方案的双创平台。今年非香港院校参与者大幅提升,参与者中约7%来自内地院校。
学界的创业比赛并非儿戏,香港科技大学创业中心署理主任兼主管萧观明先生说到,“通过此类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们结识不同背景的朋友,他们如果将来有机会创业,很大机会会考虑这些曾经的合作伙伴。” 他亦补充道,”初时题材自由,但现在已变为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并以团队合作模式及创新方法去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今年的比赛中选取内地某智能语音技术开放平台的实际应用作为主题之一,一组学生团队针对医护人员与病人比例较低的现状出发,希冀借由智能语音系统作为医护人员与病人沟通渠道,通过该语音系统提醒病人服药,播放医嘱,甚至陪伴病患消遣;再借由该企业穿戴型设备获取病患实时数据。一来减轻巡房压力,二来在疫情环境下有多重隔离防护意义。另有其他团队就水资源匮乏、垃圾回收等环境问题提出创意方案。
鼓励创业不是一次性 模式创新亦能解决现实问题
过去参与过HackUST的初创企业SOCIF,起初研发科大交通工具预报程式“USTransit”来解决科大交通不便的问题,获取了基础的数据及运营经验。经过多方孵化机构的支持发展良好,今年更获邀参与政府专线小实时到站资讯系统项目,伙拍本地上市公司共同研发,并成功申请到运输处价值约650万港币的合约。预计将会应用于全港600条专线小巴路线,属往届成功案例。
采访获奖团队Geek Overflow时,几位获奖同学表示,通过参与本次比赛有不少收获,令他们更为关注女性群体在家庭与事业中遇到的难题,也很开心能将学习到的项目管理技巧、商业模型等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认为成功并不一定需要完美的技术,同样的技术应用到不同场景也能解决新的问题。
德勤数字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黄文标先生是本次最终评选的评审之一, 他表示要提出创意的解决方案需要学会“幻想”未来体验及趋势,再通过执行去验证。他亦坦言本次学生团队表现令他惊喜,打破过往对“Geek”的标签。 德勤数字咨询属德勤的新业务线,主要为在香港有业务的机构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yuu”计划为代表作之一。
科大获资助撑港人大湾区创业 冀三年内孵化十逾间初创
香港科技大学一直为教授、在职员工及学生提供创业支持。根据其官网显示,至今已成功孵化企业数量逾300间,知名独角兽大疆DJI也是由港科大的创业比赛走出来。
今年港科大获选成为青创同行项目的获资助机构之一,鼓励香港青年加强对内地创新创业政策的认识,以及在大湾区开展创业。港科大获得政府资金约900万,当中2/3用于为初创企业提供资本帮助,每名创业者最多可获取60万港币资助,即将于8月开放给18-40岁的港科大学生、教师、职员及校友申请,资金将在3年内分阶段支持。
萧观明先生指出,除了关注有潜力的商业创新项目,他亦希望能够通过此项目为社创提供机会,弥补资本市场对社创关注度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