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持续收缩 6月PMI跌至47.8 疫后开关以来最低
香港经济继续处于收缩阶段,6月份PMI数据更是2022年4月以来最差。标普全球6月香港特区采购经理指数(PMI)由上月的49.0降至47.8,连续5个月低于50荣枯线。同时标普亦指出,业界悲观情绪为2020年9月以来最显著。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自2023年初起宣布正式疫后对外开关,市场当时期望经济由谷底逐步爬升。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经济学家 Usamah Bhatti表示﹕“标普全球6月香港特区 PMI数据显示,景气表现于2025半年结时转差。随着本地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同时走弱,经营业务因此大幅缩减。包括新订单指数、业务预期指数在内的前瞻性指标作出提示,今年下半年的局面可能更加严峻。”
新增订单减 企业冻结人手
随着新增订单和产出量明显缩减,香港特区私营经济于2025年第二季尾加速转弱,倒退幅度为2022年4月以来最明显,企业指本地与海外需求同时降温。营商信心也备受影响,公司因此削减采购活动,并且冻结人手。
报告亦指出,6月份整体投入成本的升幅放缓,而企业为提振销量,则在过去4个月内,第三度调低售价。
综观整体私营经济,企业6月新接的订单量已连续5个月减少。受访业者透露,客户的财政预算紧绌,加上美国贸易政策不明朗,这些因素打击着客户需求。再者,来自中国内地和海外市场的业务量都比上月大幅缩减,导致企业扩大减产,而产量跌幅更是一年以来最明显。
由于新增订单减少,产能随之释放,企业因此更有能力处理手头未完订单,即使员工人数与上月维持不变,但积压工作却照样连跌6月。
悲观情绪自2020年9月以来最显著
企业审慎部署员工招聘,多少因为对业务前景存有忧虑。业者的悲观情绪为2020年9月以来最显著,对本地需求偏软、全球经济疲弱加剧,以及美国贸易政策不明朗感到困扰。
6月份数据也显示,企业增持采购库存,多家公司表示,此举为将来市道复苏作出准备。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生产需求下降,因此大幅削减采购活动。虽然供应链压力纾缓,但供应商却小幅地拉长了交货时间,为三连升的供货表现划上句号。对于供应商延长交货时间,企业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船期延误。
企业三度减价刺激销路
整体投入成本上扬,升幅呈2021年2月以来最小,受访业者普遍表示,薪资通胀放缓有利压抑成本升温。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向上,大幅推高了采购价格,惟升幅已比上月缓和。行业数据反映,制造业、批发及零售业、服务业的投入成本加重,但建造业却减轻。
随着通胀压力放缓,香港特区私营企业在过去4个月内,已经第三度调低售价,惟减幅不大,有受访公司为刺激销路,因此向客户提供折扣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