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派电子消费券好过派钱? 庄太量忧受惠行业或加价

撰文: 许世豪 邝月婷
出版:更新:

受疫情影响,访港旅客人数大减,零售旅游业大受影响。为刺激经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建议向合资格18岁或以上的永久性居民,以及新来港人士,分期发放5,000元电子消费券。

据了解,消费券将分5期发放,即连续5个月派发1,000元。若市民于月内未能及时花光,金额无法延至下期使用。政府将物色合适的营办商,如八达通、支付宝、Payme等,以协助推行消费券计划,预计可惠及约720万人,涉及约360亿元财政承担。

派钱还是派电子消费券?

在《财政预算案》公布预算案前,坊间一直争论是应该派钱,还是派消费券,最终“财爷”选择了电子消费券。但究竟消费券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到经济呢?

▼财政预算案2021 惠民措施懒人包▼

+5

翻查纪录,去年12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314亿元;过去三年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2018年全年约为4,852亿元;受反修例等社会事件影响,2019年总销货值跌至约4,312亿元;而在疫情拖累下,去年进一步下跌至约为3,265亿元。

以360亿元电子消费券计算,分别占7.4%;8.3%及11%,即大约一个或不足一个月的总销货值。

庄太量认为,消费券可直接帮助到指定行业,惟届时相关行业产品或会加价。(资料图片)

庄太量:受惠行业或会加价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庄太量认为,电子消费券可以降低行政费及交易成本,也防止纸本消费券的造假问题,相信未来市民可能要实名登记才可领取,而消费券可直接帮助到指定行业,如餐饮、酒店业等,亦需在某个期限前使用,届时相关受惠行业的产品可能会加价,“不过加价都唔紧要,即系代表可直接帮到相关行业。”

庄太量说本港经济早前已开始恢复,金融业及转口贸易业务已逐渐回升,而零售及餐饮业则聘请了大批劳动人口,但在香港GDP实际占比不大,故本港经济情况并非市民想像中的差,他强调现时餐饮业设有堂食限制,即使有5,000元电子消费券,惟食肆也不能接待这么多的客人,这将减轻消费券的效果。

庄太量认为,目前本港财政赤字高企,2020/21年度的预计赤字为2,576亿元,为历年来最高,预算案可说是在有限资源下“尽做”,也有涵盖不少创新措施,包括推出消费券、上调股票印花税等,可见政府有花心思想出这些措施,他对预算案评分有70分。

李兆波电子消费券对零售业及业主有正面作用,但始终额度太少,派钱比消费券更好。(资料图片)

李兆波:额度太少 派钱更好

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讲师国际贸易及中国企业课程联席主任李兆波认为,电子消费券对零售业及业主有正面作用,但始终额度太少,只占全年总销货值约一个月,认为派钱比消费券更好。

他又表示,消费券适用范围或掀争议,若消费券只适用于零售业,餐饮业或其他行业会不满,而且本港政治对立严重,某类“颜色”店舖若收到较多消费券,会形成某程度上的政治公投。

恒生薛俊升:消费券具针对性

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师薛俊升认为,去年政府每人派钱1万元,原意是希望借派钱刺激市民消费,但市民收到钱后或许会储起,未必会用于消费;相反派电子消费券则更具针对性。

他初步统计,是次消费券涉资约360亿元,占本地经济增长约1.3%,对刺激经济而言“都算OK”,他估计政府会推出有时限性的消费券,增加市民使用的诱因。

餐饮业界:支援力度应更大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认为,虽然预算案中刺激经济措施有所著墨,惟力度可以更大,皆因目前餐饮业已经长时间处于挨打状态,失业率高达14%,有1,000间餐厅频临结业边缘。

他表示,在放宽限聚令、及第4轮防疫抗疫基金措施下,约有2,000间餐厅尚可“顶得住”,但3月开始就是餐饮业的淡季,加上防疫抗疫基金的资助将于4月发放完毕,届时若无其他措施,将进一步收窄食肆的生存空间,冀港府尽快发放消费券,“如果派发方式太过复杂,有的人不太熟悉使用科技,市民可能望穿秋水都拿不到,那么直接派钱会更加简单!”

他坦言电子消费券金额共涉及360亿元,如在餐饮业、零售业及民生行业分别流入三分一,即是大概120亿元,现在餐饮业每月收入较以往减少30至40亿,将可帮补整季收入。随着政府开展接种计划,若措施行之有效,估计今年年中本港经济及餐饮业有望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