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美元成特朗普应对中国的一招狠棋
美中脱钩将令中美损伤很大。美元仍然是全球金融体系跳动的心脏,对这个美元资金体系的掌控是让对手生畏的惩罚工具。不过,美国政府过度使用这项工具会带来长期风险。
《华尔街日报》报道,限制美国对中国股票的持股引发了媒体关注,但这一限制举措与其说会严重损害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如说会挫败中国政府的全球雄心。外资持有的中国A股规模仍只占该市场的3.5%。
美国真正的杀手锏将是制裁中资银行。2019年,与对北韩制裁令相关的调查导致三家名字未被点出的中资银行被裁定藐视美国法庭,这让它们有可能受到美国的惩罚。由美国参议员提出的一项拟议中的法案也威胁要惩罚那些参与破坏香港自由的银行。
最起码,限制中资银行以美元开展业务的能力会造成不稳定。在中资银行在海外持有的2.215万亿美元国际债权中,63%是以美元计价。未来两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发行的约3,210亿美元美元计价债券将会到期,可能需要再融资。与此同时,美国金融界对人民币的敞口仍然不大。
然而,对美国来说,限制中资银行获得美元并非没有代价。如果中资企业突然停止以美元计价的贸易融资,恐怕会让世界陷入更严重的衰退。
虽然美元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短期内看似稳固,但仍存在一些长期威胁,如果不加以应对,这些威胁可能会因美中对抗而加剧。
美债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它不仅安全且流动性强,而且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数十年来一直提供较高的收益。在储蓄充裕、通货紧缩的后新冠疫情时代,即使美国赤字快速攀升,也没有理由担心买家缺乏。除非迫于无奈,否则中国政府不太可能抛售所持的大量美国国债,因为由此导致的美元贬值可能会在最为不利的时刻冲击中国的出口。而且美联储(Fed)正再次增加美债持仓。
但从长远来看,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全球经济体系变得更加分裂且效率降低,这似乎会引发通胀。此外,与欧元债券不同,中国政府债券实际上提供了不错的收益:自2015年以来,外资已经购买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政府债券。与此同时,外资购买美国国债的步伐却放缓。自2014年以来,外资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增加了6,520亿美元,增幅为10%,而同期美国国债总额增加了约30%。在截至2014年的五年中,外资的美国国债持有量则增加了2.5万亿美元。
但若中国能保持比美国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并能建立良好的交易记录,那么更多的投资者可能就会开始质疑:为何要去购买收益率更低的美国债券。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已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些国家可能也并不反对开展更多人民币计价贸易,因此总部设在这些国家的公司可能会对购买美国债券的做法更加怀疑。中国已有约15%的对外贸易采用人民币计价。而像美国近年来倾向采取的做法那样将美元当作武器,则有可能损害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
所有这些因素都意味著在当今更趋分化的世界,为保持美国高速增长而进行结构性改革已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要在科学和教育、移民改革方面加大投资,并与友好国家加强贸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