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警告:内银年内利润或现负增长
撰文: 胡学能
出版:更新: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撰文提出警告,表示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向金融领域传导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响,银行后期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明显加大,银行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人行报告称,根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达6,00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5%,增速比去年同期跌4.4个百分点。人行解释,银行利润增长主要源自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而第一季面对疫情冲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须提供有力金融支持,银行资产规模扩张近期明显加快,故带动银行利润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不良贷款的风险暴露有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在资产品质承压情况下,后期银行恐面临更大的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
报告指,2020年第一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49.9亿元,仅第一季就增加1,985.9亿元,占比达新增额的43.6%。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1%,比上年同期升11个基点。
银行须做好预案 应对不良贷款或反弹
下一阶段,金融业须担负起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2021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并与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实体经济难题势必将逐步传导到金融领域,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人行指出,银行有必要做好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