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政府送地 要做一个西伯利亚人 除了不怕冷还要......
俄罗斯远东地区,即贝加尔湖与太平洋之间的“东西伯利亚”,大约有三份之二个中国的面积,但只住了600万人。为了增加人口和振兴当地经济,政府重一项古老措施,让有兴趣经营的俄罗斯人免费得到一公顷土地。
歌都有得唱:“我是一个西伯利亚人,冬天的冠军”,天寒地冻的远东地区,得到一块地可以做甚么?《金融时报》就有一个访问,探讨一下这一公顷土地如何牟利。
移民实边古今皆有 增经济活动
免费土地项目于今年7月推出,但原来历史久远,历史学家David Moon表示,早在沙俄时代,帝国“曾寻求推动斯拉夫人和农业人口定居边疆,次控制这些地区并促进经济发展。”
移民实边的政策由来已久,早在周代楚国已有,其中以西汉名臣晁错提出的政策最著名。由汉武帝至清康熙都实做过这项政策,主要是解放劳动力到荒地耕种以增加收成,以及宣示主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罗斯送地政策取得巨大成功,数以百万计农民到西伯利亚生活。
西伯利亚农业兴盛 广种大豆
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原来农业颇为兴盛。2014年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吸引肉类及油籽商大举投资,俄罗斯农业快速增长,今年稍早时候对中国的农业贸易额,更从逆差转为顺差。
西伯利亚近海的地区,农业特别发达,大片曾经是荒野的地区种上了大豆,不过许多是中国农民租种的。中国投资者还复耕了兴凯湖(Lake Khanka)附近的大米种植区,那边自苏联解体后一直被忽视。
生鲜食品卖到中国 商机庞大
来自新西兰、娶了俄罗斯姑娘的农民Martin Tate在滨海地区经营一间农业企业,他对《金融时报》表示:“该地区与美国大型粮食产区,即明尼苏达州南部及爱荷华州北部,纬度相同,气候也类似,非常适合种植粟米和大豆。
由于邻近中国,农产品贸易有庞大商机,最近海关扩建了6条通道,其中两条就是生鲜食品的专用通道。
送1公顷地 不足以营运农场
不过,农业兴起对免费送地的参与者未必有利。在农业上,一公顷的土地太少,农业咨询公司SovEcon的董事总经理Andrey Sizov表示,一个农场最少要500公顷。他更提到:“如今有多些吸引力的土地都被人占了,我严重怀疑这个项目的框架下还会不会有好土地。”
27岁仔做“地图砲” 获赠无用沼泽
做不了农业,可以做甚么?27岁的Anton Nekhoroshkov,住在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后,永久割让给俄罗斯海参崴(Vladivostok)。他在距离海参崴5小时车程的Khankaisky得到一块土地,成为该地区第7个接收免费土地的人。他选择了一块靠近道路的土地,表示将来会开一间商店,让来自中国的游客以及货车司机,可以在公路中间停车购物。
不过,当地看到自己的土地之后,就发现不太可能会实现。原来他得到的是一片沼泽,而这条“道路”是几乎没有人行走的石子路!
团体帮助考察土地 吸引人进驻
所以说,要做个西伯利亚人,除了能承受寒冷,还要懂得选一块好土地。来自圣彼德堡的哥萨克人Yuri Bugaev就发起一项运动,穿起曾经殖民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人传统服装,帮助人们考察政府提供的免费土地,希望少些人“中招”,吸引更多人来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