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点名”22项任务 “交通强国”具体要干什么

撰文: 于小龙
出版:更新:

中国交通运输部消息,《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已于近日下发。22项相关“交通强国”的建设试点任务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第一阶段实施工作已经正式启动。

根据该《通知》要求,中国将通过未来1年至2年时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用3年至5年时间培育若干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项目。

中国交通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并且带动制造、通讯等相关产业加速发展。(VCG)

目前,河北雄安新区、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圳市等13个地区被确定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此外试点单位还包括,地方交通运输及铁路、民航、邮政主管部门,企业(含中央管理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交通运输部直属各级部门和单位。

此次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共包括4各领域22项任务,分别为:

1.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强铁水联运,加快重要港区集疏运铁路建设;推进城镇化地区公路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标准衔接,加强高度城镇化地区高速公路空间复合利用。

2.跨区域综合运输大通道。以区际、跨境通道基础设施为重点,构建多向连通综合运输大通道,有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3.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

4.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依托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海港枢纽、航空枢纽、邮政快递核心枢纽。

5.交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探索有效途径,推动交通与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6.技术研发与装备升级。提升交通关键装备设备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发展先进装备与技术,在核心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进装备技术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耗低效交通装备。积极推广应用产品质量追溯技术。

7.设施设备标准化单元化。推广跨方式快速换装转运标准化设施设备。推进多式联运信息互联、系统共建,促进信息资源交互化共享。推动北斗导航在运载工具广泛应用,邮政车、长江干线航运船舶率先实现北斗导航全覆盖。

8.智能交通。推广与智能交通装备协同的新一代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自动化快递分拨中心和快递无人机,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打造基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城市“交通大脑”。推进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合作共享。

9.科技兴安。充分利用多种科技手段提升交通安全生产和防控水平。

10.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落实交通运输大部门制改革。

11.交通运输制度体系创新。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完善与综合交通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

12.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13.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自贸区、自贸港口岸监管和政策创新,优化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国际中转。扩大航空运输航权开放。

14.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体系建设。

15.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探索按融资需求确定收费公路专项债券额度的方法以及收费公路长期专项债券制度。推广运用PPP模式。

16.现代物流。优化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创新智慧港口物流运作模式,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交通运输企业。完善航空物流网络。加快推进道路货运行业整合。加快推动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转型,构建国际寄递物流供应链体系。创新城市物流配送模式。

17.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18.绿色交通。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

19.交通运输业态模式创新。探索创新新型货运组织方式。规范完善网约车、网络平台货运等新业态管理,推进游艇旅游、房车露营、自驾车旅行等新业态建设。

20.交通政务服务便利化。

21.现代化人才培育。

22.交通文明。

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规划从2021年到2035年,中国将建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以及“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届时中国不仅将拥有更高效的国内经济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也将大幅提升全球经济的整合程度和协调效率。并且,相关交通、信息基产业的投资也将拉动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