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东莞外贸企业 考虑将美国订单转至第三国生产
根据中金公司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东莞的大中型外贸企业正积极应对贸易战所带来的不利局面,有企业表示将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第三国家。
据《路透》引述中金公司(CICC)最新公布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美国对中国部分出口产品加征关税的举动,对东莞的外贸企业在销售额、利润率、员工人数等方面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部分外面企业选择保持观望态度,而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正考虑将美国订单转移到越南、泰国以及印尼等第三国生产。
报道称,该份调查的对象是来自照明设备、五金饰品、家具、汽车配件、办公设备和电子器件及自动化设备这8个行业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年销售额在1至10亿元人民币之间。
结果显示,这些行业的外贸产品在关税生效后,在美国市场中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0%以上,并且目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库存积压。而大多数企业在与经销商取得协商后,需要承担的额外关税大致在10%至15%之间,这导致很多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下降,还有一些照明家具生产商表示,目前其员工人数与过去高峰期相比减少了20%至30%。
因此在加征关税的状态下,部分企业在保持观望态度的同时,也在积极跟经销商和客户协商,希望能够将过高的成本进行分担,而一些规模较大并且此前在东南亚地区有所布局的企业,则明确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向国外加大产能方面上的投放,即将美国订单转移至该地区进行生产。
若关税无法短期内取消 拟拓展新市场
如果额外关税无法在短时间内被取消,这些外贸企业则表示将采用开拓新市场、升级产品以及转入内销市场这三种方式,以应对美国市场中的销量下滑,但无法否认的是,这三种方式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与摸索,可能需要两年或是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对此中金方面认为,从整体上说,东莞较大规模的外贸企业对贸易战并不感到悲观,尽管短期可能在销售以及利润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这些来自外部的压力也会促进行业内部进行变革并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不过要经历短期的阵痛。
据了解,东莞是中国南部加工贸易企业最集聚的城市之一,2019年该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并高于广东省整体增速4.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