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自由行】内地客单季豪签过百亿元香港保单 捍卫资产

撰文: 吴美茸 蔡启明
出版:更新:

自由行已死?如果检阅本港一众化妆品股、金饰股,又或奢侈品股的业绩,不难得出这个印象。没有化妆品,没有“包包”,也少了名表,内地豪客手上的购物清单,却有一样东西依然耀眼,便是保单!
今年首季,内地人来港新买的保单保费达到132亿元,当中不乏亿元“大刁”,占本港整体个人新造保单保费的34%,创下历史新高。买保险,买保障,但北水南下,背后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捍卫资产。

内地客来港买保险的金额有增无减,除了因为本港保险产品有优势之外,更是停泊资金的“避险港”。(黄永俊摄)

最新出炉的本港5月零售业总销货值同比下跌8.5%至357亿元,已是连续15个月录得跌幅,打破2003年沙士期间最长的连跌纪录。一如所料,内地自由行旅客以往“必买”的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继续下跌,同比跌18.7%。

正当大家都以为内地人来港购物“此情不再”,他们签保单的金额却愈来愈多,在“零售寒冬”之下,呈现另一番热闹的景象。香港保险监理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首季内地客新造保单保费高达132亿元,较去年首季68亿元上升一倍,占本港今年首季385亿元总额的34%,写下历年新高。一名香港保险业业内人士向《香港01》透露,当中不乏“亿亿声”保单,“就算银联卡设限之后,内地客照样来港买保险,试过有一个客花了1亿元投保,用银联卡碌咗几百次,嘥晒啲纸!”

香港保险产品有优势

在这数以百亿元计的保费之中,内地客买得最多的是人寿储蓄保险。以今年首季为例,132亿元新造保单之中,人寿及年金保险便占了126亿港元。究其原因,医疗危疾保单最大额保费只可以买入100万美元,但人寿储蓄保费则不设限,因而造就了不少亿元计的天价保单。

除了保额不设限,香港的保险产品还拥有不少优势,触发内地客的需求。一名年资逾10年的保险从业员解释,中港两地的成年人保单保费,同等保额,香港普遍较内地便宜3成,即使向同一个集团购买相同保单,也出现两地保费相差一倍的例子,“譬如说,购买一份全球除美国以外的高端医疗保单,以35岁男士为例,内地一年保费是19,090人民币﹙约22,259港元﹚,香港则是1,200美元﹙约9,310港元﹚。一年保费相差超过1万港元。”

新移民或非本地毕业生已成为行内的生力军,专门向内地人销售香港保险,年薪过千万的经纪,十分普遍。

该名保险从业员续称,香港保费便宜的原因是,保费一般是按人均寿命及死亡率计算,而香港是全世界最长寿城市,女性平均寿命约86岁,男性则约82岁,相较于国内平均寿命只有70多岁,内地风险较大,赔款次数亦会增加,保费因而较贵。

除此以外,香港人寿储蓄保险的投资回报普遍亦较内地为高。目前,内地有关产品的回报率普遍介乎2%至2.5%,大型的保险集团,例如中国人寿﹙2628.HK﹚、中国太平保险﹙0966.HK﹚等才可取得较高回报,但亦未必能跑赢通胀。至于香港,法定回报率最低也有4%,较为吸引。

不过,刚性需求强劲,却未必能完全解释到保费屡创新高的现象,背后其实是一场资产捍卫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报告指出,中国位居世界收入储蓄水平第三位。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内地存款总额由2007年17.2万亿元人民币,飙升至2015年55.2万亿元人民币,短短8年,劲升221%。

转移资产求保值

内地居民“荷包”膨胀之际,人民币购买力减弱、资金欠缺出路的问题却开始困扰着他们。一方面,内地通胀率维持在2%以上的水平,人民币又持续贬值,由2014年初兑美元6.05的最高点,一路贬至目前6.66水平,均冲击人民币的财富储蓄功能。另一方面,内地的主要投资途径──股市及房地产,近年的表现令人失望,去年6月A股爆发股灾一幕,吓破不少股民的胆。

现金未能为王,股楼不济,促使内地居民希望借大额保单绕过外汇管制,把资产向境外转移。香港保险业总工会理事长张伟良表示︰“人民币在过去一年贬值了8%,内地人不想将所有资产都放在同一个篮,透过买入美元挂钩的保单,令资产得以保值,而且成本较买楼低,又不用缴付BSD﹙买家印花税﹚。”

罗少雄亦言,英国公投脱欧后,显示美元仍是较稳定的货币,汇率风险较低。他笑称,内地客早年来港扫名牌,现在统统“见光死”,保险则不同,私隐度高,保单犹如资金储备,急需应急时,可转换成现金。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