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首日孖展反应冷清 分析指与市况及息口抽升有关
撰文: 许世豪
出版:更新:
本港首只以“同股不同权”形式上市的小米集团﹙1810﹚今日起招股,虽然不少中港富豪“捧场”,长和(0001)联席董事总经理霍建宁更证实,李嘉诚透过基金会入股,但至目前为止,公开发售部份,反应依然冷清。
据本地4间证券行数据显示,首日孖展合共只有32亿元;当中耀才借出孖展13亿元,其次是辉立的12亿元;信诚及致富分别录得5亿及2亿元,与去年由股王腾讯(0700)分拆出来的阅文(0772)首日招股,孖展录逾千亿元比较,差距非常明显。
许绎彬:名人效应难带动气氛
耀才证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许绎彬表示,小米招股反应冷淡,主要有三大因素。
他指,由于今日(25日)恒生指数已经跌穿29,000点水平,市场上有不少值得买入的股份可以考虑,投资者未必会“抽新股”;而小米暂停在内地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后,市场有不少“负评”声音,加上目前本港息口上升,孖展成本超过两厘以上,投资者随时“赚价蚀息”。
许绎彬又指,虽然小米获得不少城中富豪撑场,但他们主要以长线投资为主,而“抽新股”的投资者,大部分都希望短线获利,因此认为,名人效应的影响不大。
张智威:明星股股价“无好下场” 投资者有保留
信诚证券联席董事张智威亦认为,现时市场气氛下,投资者有机会“赚价蚀息”,加上考虑到小米39至51倍的市盈率过高,以及过去的大型新股,包括阅文、雷蛇(1337)、易鑫(2858)及平安好医生(1833)等新经济企业上市后,最终股价都“无好下场”,因此投资者对小米有所保留。
张智威指,公司预留约240亿元孖展额度,息率为2.88厘,暂时未见有“头槌飞”出现,他相信,认购期结束后出现“头槌飞”机会不大:“未见有勇士出现”,又建议,有兴趣的散户应尽量减低认购成本,以分散风险。